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全国各地都在艳羡杭州“通学路” “美好教育”语境下杭州上学放学还有更多“美好”
发布时间:2023-02-15 09:49:18

最近,杭州28条“通学路”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也让全国各地家长广泛地羡慕了一回。

杭州“通学路”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工作的社会治理成果,也是这座城市关爱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温暖之路,不仅有硬件的标线施划、重点养护、隔离墩整治、地面彩色引导线、清晰标识标牌,沿途更有志愿者、老师的保驾护航,不但保障了学生上下学安全,而且一定程度上解决和缓解了家长上下学接送孩子的焦虑。

那么,杭州“通学路”是如何逐渐打通的?家长孩子老师们对“通学路”都有怎么样的评价?除了“通学路”,杭州孩子的上学路放学路还有哪些“美好”?

杭州“通学路”是如何打通的?

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的交通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这是全国各地一致的通病。杭州社会各界一直在想办法破解这一“世纪难题”。

全国首条“通学路”在滨江区诞生

2021年10月,滨江区先行先试,启用全国首条“通学路”。

作为滨江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畅学工程”和滨江区未来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学路”也是滨江区充分融合“未来社区”建设的一个教育场景、交通场景,积极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的有力实践。

这条通学路位于丹枫路,是一条以缤纷未来社区的五个小区为起点,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东至奥体实验小学,西至丹枫实验小学,全长约1.5公里的直线道路。

人行道路面上,醒目的绿色和蓝色组合,划出了一条宽约1米的道路。孩子沿着蓝线区域走,就能找到上下学的路。

“通学路”的想法首次被提出,是在缤纷未来社区的议事大厅里,缤纷未来社区及学校通过“居民议事会”“家委会”充分征求意见,把学生上下学的“通学路”建设想法提上了议事日程。

紧接着,滨江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教育、民政、交警、城管、街道和社区等部门组成的专班,利用学校“秋假”期间,完成现场踏勘、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家委会讨论、学生试走等工作。在多部门联动下,首条“通学路”得以最快的速度开通。

安全是打通这条路的关键

孩子独立上下学,如何保障学生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滨江多部门通过“线下人守护,线上云守护”的方式,建立并完善多跨协同(公安、交警、城管、社区志愿者等),通过系统建设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逐步完善护学保障机制。

丹枫实验小学学生顾欣甜是参与“通学路”的首批学生之一。她回忆,每个走“通学路”回家的同学,有定制的帽子、书包、警示旗等统一标识。

另外,还会配一个智能电子学生证,有实时定位功能,让家长和学校掌握孩子的动态轨迹。它就像一个没有屏幕的“老人机”,遇到紧急事件时,学生可以一键拨打家长电话或应急电话,向平台及时求助。

在家长的手机端,可以看到孩子的实时定位。学校端平台同样具备信息共享功能,能够实现家长和学校信息互通,通过分析学生上下学情况,可以获知学生的行为规范数据(比如是否偏离路线、有无晚归等),方便日常监管。

“通学路”已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之路

首条“通学路”开通时,丹枫实验小学家长韩卓蓓妈妈毫不犹豫地给女儿报了名,“有了‘通学路’,真是太好了。”

因为夫妻俩是双职工,家里还有个小宝,在此之前,孩子的接送一直是由爷爷奶奶负责。

从家到女儿就读的丹枫实验小学,步行20分钟左右,有时爷爷会开电瓶车接送,遇到雨天雾天,蓓蓓妈的心里就不踏实,“那时候西兴路车流比较大,恶劣天气视线不好,有些地方又在施工。”

有时老人也会忘记接娃,或者老人以为蓓蓓妈接了,蓓蓓妈以为老人接了,结果剩娃在学校默默等待,直到学校老师电话打来才意识到……碰到这样的情况,女儿也会提出来:要么我自己回家。

“我们小时候不就是自己走回家的吗?跟小伙伴一路上聊聊天,很快乐的。”蓓蓓妈说,孩子自己回家,她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一来,现在路上人多车多路口多;二来,不像以前她那时候回家,一路上家家户户都是认识的人,现在呢,沿途多是陌生人。

因此,在“通学路”试行的时候,蓓蓓妈特地自己去实地考察了一下,当时沿途的红绿灯路口设置了志愿者,也有老师跟着,她就放心了。

现在女儿已经六年级了,回想这几个学期的上下学,蓓蓓妈觉得很放心。

与韩卓蓓同年级的顾欣甜和高沁也习惯了结伴走“通学路”回家。“我俩是闺蜜。”两个小姑娘对商报记者说,她们从首条“通学路”开通就开始走了,算是首批“吃螃蟹”的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她们的聊天话题很杂,有时会一起畅想初中生活,或是聊聊周末的安排,抑或是分享一些班里的小八卦。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徐敏月 夏莹 严斐 张倩雯 通讯员 姚雅萍 俞涛 徐燕军 冷荟姣 朱海锋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