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28条“通学路”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也让全国各地家长广泛地羡慕了一回。
杭州“通学路”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工作的社会治理成果,也是这座城市关爱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温暖之路,不仅有硬件的标线施划、重点养护、隔离墩整治、地面彩色引导线、清晰标识标牌,沿途更有志愿者、老师的保驾护航,不但保障了学生上下学安全,而且一定程度上解决和缓解了家长上下学接送孩子的焦虑。
那么,杭州“通学路”是如何逐渐打通的?家长孩子老师们对“通学路”都有怎么样的评价?除了“通学路”,杭州孩子的上学路放学路还有哪些“美好”?
杭州“通学路”是如何打通的?
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的交通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这是全国各地一致的通病。杭州社会各界一直在想办法破解这一“世纪难题”。
全国首条“通学路”在滨江区诞生
2021年10月,滨江区先行先试,启用全国首条“通学路”。
作为滨江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畅学工程”和滨江区未来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学路”也是滨江区充分融合“未来社区”建设的一个教育场景、交通场景,积极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的有力实践。
这条通学路位于丹枫路,是一条以缤纷未来社区的五个小区为起点,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东至奥体实验小学,西至丹枫实验小学,全长约1.5公里的直线道路。
人行道路面上,醒目的绿色和蓝色组合,划出了一条宽约1米的道路。孩子沿着蓝线区域走,就能找到上下学的路。
“通学路”的想法首次被提出,是在缤纷未来社区的议事大厅里,缤纷未来社区及学校通过“居民议事会”“家委会”充分征求意见,把学生上下学的“通学路”建设想法提上了议事日程。
紧接着,滨江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教育、民政、交警、城管、街道和社区等部门组成的专班,利用学校“秋假”期间,完成现场踏勘、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家委会讨论、学生试走等工作。在多部门联动下,首条“通学路”得以最快的速度开通。
安全是打通这条路的关键
孩子独立上下学,如何保障学生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滨江多部门通过“线下人守护,线上云守护”的方式,建立并完善多跨协同(公安、交警、城管、社区志愿者等),通过系统建设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逐步完善护学保障机制。
丹枫实验小学学生顾欣甜是参与“通学路”的首批学生之一。她回忆,每个走“通学路”回家的同学,有定制的帽子、书包、警示旗等统一标识。
另外,还会配一个智能电子学生证,有实时定位功能,让家长和学校掌握孩子的动态轨迹。它就像一个没有屏幕的“老人机”,遇到紧急事件时,学生可以一键拨打家长电话或应急电话,向平台及时求助。
在家长的手机端,可以看到孩子的实时定位。学校端平台同样具备信息共享功能,能够实现家长和学校信息互通,通过分析学生上下学情况,可以获知学生的行为规范数据(比如是否偏离路线、有无晚归等),方便日常监管。
“通学路”已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之路
首条“通学路”开通时,丹枫实验小学家长韩卓蓓妈妈毫不犹豫地给女儿报了名,“有了‘通学路’,真是太好了。”
因为夫妻俩是双职工,家里还有个小宝,在此之前,孩子的接送一直是由爷爷奶奶负责。
从家到女儿就读的丹枫实验小学,步行20分钟左右,有时爷爷会开电瓶车接送,遇到雨天雾天,蓓蓓妈的心里就不踏实,“那时候西兴路车流比较大,恶劣天气视线不好,有些地方又在施工。”
有时老人也会忘记接娃,或者老人以为蓓蓓妈接了,蓓蓓妈以为老人接了,结果剩娃在学校默默等待,直到学校老师电话打来才意识到……碰到这样的情况,女儿也会提出来:要么我自己回家。
“我们小时候不就是自己走回家的吗?跟小伙伴一路上聊聊天,很快乐的。”蓓蓓妈说,孩子自己回家,她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一来,现在路上人多车多路口多;二来,不像以前她那时候回家,一路上家家户户都是认识的人,现在呢,沿途多是陌生人。
因此,在“通学路”试行的时候,蓓蓓妈特地自己去实地考察了一下,当时沿途的红绿灯路口设置了志愿者,也有老师跟着,她就放心了。
现在女儿已经六年级了,回想这几个学期的上下学,蓓蓓妈觉得很放心。
与韩卓蓓同年级的顾欣甜和高沁也习惯了结伴走“通学路”回家。“我俩是闺蜜。”两个小姑娘对商报记者说,她们从首条“通学路”开通就开始走了,算是首批“吃螃蟹”的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她们的聊天话题很杂,有时会一起畅想初中生活,或是聊聊周末的安排,抑或是分享一些班里的小八卦。
杭州“通学路”,已通向四面八方
目前,第一批28所学校“通学路”已经打造完成,覆盖全市十个区、两个县、一个县级市。在创建过程中,相关部门广泛征求了家长代表、学校、街道等多方意见。因地制宜,是打通这条路的着力点。
滨江区: “通学路”逐渐成为常态
在滨江,让孩子们使用“通学路”上下学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商报记者从滨江区教育局了解到,在首条“通学路”开通之后,钱塘实验小学的“通学路”也很快经过试点后投入使用了。预计本月底,这些“通学路”也将投入使用:丹枫实验小学到寰宇天下小区;春晖小学到官河锦庭、云夏连园和燕语林森小区;钱江湾小学到璞悦湾、逸天广场及钱塘山水小区。未来,具备条件的学校和小区之间也都会开通。
在学生安全保障方面,“云守护”系统也在这些年不断升级。特别是教育局端的“云守护”驾驶舱,融合贯通了交警、公安、路政、气象等多部门数据,集智能研判、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智能决策、调度指挥、模型分析、评价考核为一体,关键数据一屏总览。
流程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增加请假模式,以免出现学生被家长接到其他地方产生位置的偏移触发系统报警;对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流程进行跟踪,对学生上下学路上的行为分析监管实施个性化教育等。
在学生完成“通学路”的行走过程后,系统也会保持静默,不再启用位置信息的搜集。
余杭区: “通学路”优化“护校安园”
试点学校通学方案
余杭区有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开通“通学路”,瓶窑一小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瓶窑镇老城区的瓶窑一小有师生2000余人,一半以上私家车接送,约四分之一的学生由电动自行车接送。加上校门口的主干道车流密集,而且学校东大门往南100米处为瓶窑镇第一幼儿园,两校放学时段有部分重叠,种种原因导致过去的瓶窑一小每天放学都会上演一出“堵车大戏”,甚至部分人员会在车流中穿梭,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障校门口学生上放学安全,学校其实早已建立了“1+X”的多方力量共护学模式。负责安全工作的副校长陈伟栋透露,“1”是每天上放学时段保证至少有1名校领导进行值周,对校园周边治安区域以及学生上放学途经主要路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化解安全隐患,同时协调各岗位工作。“X”则包括了教师轮流站岗、爱心家长志愿站岗、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交通疏导、良渚交警中队组成的护卫力量、瓶窑镇派出所派遣的校园安保专职队员等。配合错时上放学、增加校园出入口、增设隔离栏、规划接送区、设置学生出入校专用通道、疏通周边人行道等各项措施,使得瓶窑一小有效改善了上放学时段校园周边交通的安全、有序、文明、畅通。
去年,城管部门又在学校周边设置了“通学路”,“X”部分再升级,让学校的“护校安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临平区: 一条“无忧路”解决多所学校通学压力
在临平区也有这样一条“通学路”——九曲营路,它承担着临平第二幼儿园、临平第二小学、临平第三中学三所学校的通学压力。
长期以来,因为通学时段瞬时车流量大、人车混行、停车不规范、缺乏守护力量等问题,九曲营路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家长们不放心孩子们独立上下学,造成通学时段人流、车流只增不减,形成恶性循环。临平第二小学杨副校长表示:“特别是放学时段,学校门口及周边十分拥堵,大量的电瓶车占用了学生家长的接送区,占用了学生的走道,两边汽车的停放也比较随意,造成道路拥堵,也给生活在周边的居民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压力。”
为了缓解九曲营路上的通学压力,保障孩子们通学安全,同时也基于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临平区凝聚街道、校方、城管、交警等多部门合力,建设了临平区首条“无忧上学路”。“无忧上学路”西起九曲营路与梅堰路交叉口,东至红丰南路辅路,是专门为儿童设置的“护学通道”。全长四百余米,同时根据临平街道地方特点,增添了枇杷、梅花等元素,各种卡通图案、提醒标识醒目可见。“学生可以沿着标识找到上下学的路,同时也提醒过往司机和行人注意避让。”杨副校长表示。
在上下学时段内,“无忧上学路”仅仅作为孩子通学使用,杜绝校门口位置车辆穿行,避免人车混行。同时在路上设置了各班级临时放学点,家长等候区等。此外,九曲营路沿线全面升级安防技术,道路上的临时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也根据通学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增强管理力度,家长在接送时停车更合理方便。并且,家长、教师、社区居民们还组建了“护学联盟”“护学大使”志愿者主动护航,对行人车辆进行劝导,不让车辆驶入无忧路;引导学生平安过马路;维护入校秩序和校门安全,共同保障孩子们通学安全。
自2022年9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无忧上学路”大大改善了以前上下学高峰时段校门口人头攒动、人车混行、道路拥堵的情况。“学生走在这条路上是非常安全的,家长也很高兴,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独立步行上下学。”杨副校长告诉记者。
但是,由于九曲营路本身道路的缺陷,在靠近学校一侧的北侧人行道变为“无忧上学路”专用路面后,九曲营路在没有实行单向通行的情况下,目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杨副校长表示后续各方还将继续研究,落实“上学无忧路”2.0版本,逐步落实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三方专用通道实施概念。
西湖区: “通学路”还是一条开始独立之路
求是(和家园)小学的北面就是求和路,也是日前打通的28条“通学路”之一。学校副校长陈智伟说,这条“通学路”连着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也就是求和路与杨梅山路。在打造这条“通学路”时,学校学生有参与设计、绘制地面图案。后期,这条路将会再加护专门的栏杆。
夏妈妈家住求是里,家有二年级学生,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她,早就发现了这条“通学路”,“正好在我们小区的北面,每天送孩子去学校都要经过。”夏妈妈说,这学期先带着孩子熟悉下这条路,下学期,孩子三年级了,打算尝试让孩子自己上下学,“孩子慢慢长大了,也是要独立的,就从自己上下学开始,我们小时候也是自己上下学。”
提起这条“通学路”,杨女士也很是赞赏,“我们家是男孩子,五年级了,日常虽说也是让他自己上下学,但还是有点不放心,虽然求和路不是主干道,但日常附近小区进进出出车子也多的,现在有了这条专门的‘通学路’,相对更安全一点。”杨女士说。
“通学路”之外,还有更多贴心“路”
海创小学: 创新放学路,地下有序,地面通畅
下午4点半左右,海创小学参加基础托管的学生放学了。然而校门口的永寿街上却只有少量电动自行车经过,显得颇为冷清。
过去,这里可不是这样的。姜老师告诉记者,在改为地下接送前,这里每到放学便人多车堵,整条路水泄不通,还发生过交通事故。从姜老师提供的资料照片也可看出,曾经的永寿街在放学时段交通堪忧。
去年暑期,学校接到了一个紧急命令。学校安保主任王老师说道:当时区教育局拉了个群,要求群里的每个学校解决校园周边的拥堵情况。海创小学便紧锣密鼓地改造地下停车场,包括改建出入口、划定班级接送区、安装人脸识别闸机等等。9月开学时,地下接送正式启用。
在记者进行采访时,宋先生正和其他几位学生家长坐在地下停车场的等候区等待放学的孩子。他说道:“改成地下接送后,下雨淋不到,大热天太阳晒不到,冬暖夏凉舒服多了。车子还可以直接开到地下停车场,接上孩子就能走。而且开出去是宽敞的主干道,不是校门口相对狭窄的永寿街,也不用堵在这里了。”
王老师认为,地下接送方案试行了一个学期便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人脸识别闸机的维护维修、班级即将抵达的通知系统,以及加开了地下出入口后带来的安保人员不足的情况。
目前海创小学的地下接送场所只在放学时启用。“上学时,我们鼓励学生步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步行500米。为此,我们今年在学校门口布置了三只巨型兔,就是希望步行的小朋友们远远地就能看见学校的兔子,开开心心地走着上学。”姜老师说道。
云帆小学: 送娃接娃可以做到即停即走
在钱塘区云帆小学,学校刚刚改造完成的“地下人车分流”系统,通过数字大屏和地下图书馆等手段,破解了接送娃淋雨和堵车这些难题,让不少家长都直呼“羡慕”。
创办于2019年的云帆小学,随着周边小区入住率提升,商业体开业,学校周边道路拥堵日益严重,特别是早晚上学放学时间段,校门口的交通经常出现瘫痪。遇到雨雪天气,拥堵持续时间更长。
去年暑假,钱塘区教育局联合区治堵办经过调研,利用学校地下车库作为中转站,将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与绿色出行的家长分隔开,并在地下车库设置专用人行道,保证家长及学生的通行安全。
去年9月份开始,学校通过错时、分点等方式,实行“人车分流”接送模式,彻底解决了校门口拥堵“顽疾”。后来,地库等候区再次升级,增设了供学生等候接送时学习阅读的书童驿(谐音“疏通驿”)、可以隔空喊话的对讲系统、各班放学情况的数据屏幕等,还设立值周教师、安保人员、护学岗一起在地下车库执勤,护佑学生安全。各班级学生放学时,通过刷脸,家长能在钉钉上收到点对点的进校、放学情况,以便及时接送孩子。
在漂亮的图书馆式“候车大厅”,学生可以在明亮的图书馆边阅读边等待家长前来接送。家长抵达后可以通过等候区的可视大屏对讲,呼叫孩子前来上车。
“现在是非常方便,特别是下雨天,早上放下孩子就可以开走,下午来接也是最多在这里停一下,接到孩子就走。”有家长笑称,这是开启“沉浸式”接娃模式了。
商报记者从钱塘区教育局了解到,今年,钱塘区将加大力度推广这一模式,对观澜小学、文思小学等六所学校的地下停车场进行开工改造,完工后将有效缓解学校周边路面的交通拥堵问题,让家长接送孩子上放学更通畅、更舒心。
可根据学校需求,量身打造更多“通学路”
“通学路”跟学校周边的其他道路有何区别?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看得见的区别就是划了线,标明了“通学路”或其他相关字样。看不见的变化主要在维护方面:“原先的维护频率是根据道路养护等级来的。学校周边的‘通学路’,其维护频率会突破等级范围,提高到两日一巡。”
该工作人员表示,“通学路”的打造是在一边做一边摸索,需要多听听孩子、家长、学校等的意见,市政中心再根据使用者的意见来开展升级工作。对于后续计划,首先是把已经划定的28条“通学路”维护好;其次是需要联合规划、设计、建设等更多源头部门来关心“通学路”的打造,尽量避免出现划到某个路口就划不过去的情况,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第三,各个城区的教育部门或学校,如果有“通学路”打造的需要,可向该区的城管部门提出需求,城管部门会在职责范围内执行下去。
杭州“通学路”,是杭州美好教育的体现
早在2019年,杭州市政府就将实施“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列为民生实事项目。
3年来,从小学全覆盖到向幼儿园和中学上下游延伸,再到推进缓解上、放学时段校园周边拥堵试点,一年一个主题,不断优化全市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去年,“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升级扩面为关注校园内外整体安全环境的“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联动部门由过去的9个增加至13个,关注领域也新增了消防、卫生、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及防溺水等内容。由此,杭州迈入“护校安园”2.0阶段。
事实上,近年来,杭州市为打造美好教育,出台过不少具体细则为中小学生保驾护航。如打造“入学早知道”系统,让家长能轻松查到学校信息、学区情况、入学预警等;推出“问道名师”在线答疑平台,免费为学生提供线上答疑和心理咨询服务;为解决放学后家长无法及时接送孩子的问题,推出学后托管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