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合成”未来 杭州标杆何以立更高
发布时间:2024-11-11 15:22:59

近一年来,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动作频频,力图抢抓合成生物先发优势。11月8日,杭州正式发布《杭州市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杭州有了奋进新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合成生物标杆城市。

从“交叉”看标杆

杭州标杆何以立更高?第一视角从“交叉”开始。

一个多月前,浙江省智能低碳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揭牌,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讲席教授、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担任实验室主任。“我们将聚焦交叉研究,推动更多人工智能新算法和大模型应用于生物合成领域。”

某种角度看,信息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的数实相融,是杭州合成生物产业聚能奋进的“合成密码”。

要建设“标杆城市”,杭州无疑将放大“交叉”效应。前不久国务院批复《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杭州有了一个全新的高能级定位——全国重要的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可以想见,AI+合成生物的未来赛道,势必将集聚国内外青年人才在杭州开启聚能奋进的新征程。

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也谈到“杭州之势”,在杭州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优势加持下,智能生物制造、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将得到拓展,杭州有望在合成生物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从“原点”看格局

不过,从“交叉”看标杆城市的未来,更要看到“交叉的原点”。在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杭州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原点”,在科技创新。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颀加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受聘为该中心合成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在他看来,“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产业创新,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但更应该让市场来决定研究什么。”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欧阳颀院士牵头将不同领域的研究项目放在同一幢楼,以“交叉”的形式,孵化出一批面向市场、小而精的创新企业。

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到水博园区,欧阳颀院士行走在杭州城市东西之间,这也是杭州“两廊联动”的缩影,更是杭州攀登经济新高峰的地理新格局。

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着“三大”——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是大走廊重要的创新策源“三巨头”。城东智造大走廊则布局了江南科技城、杭州医药港等高能级产业平台。杭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谈道:“杭州正极力推动形成‘两廊联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3年,杭州将全力构建以西湖区为创新策源中心,以钱塘区和萧山区为制造核心承载区的“一心双核”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未来产业培育链。

在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郎绪业看来,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萧山—钱塘—西湖”半小时合成生物产业圈正在快速“出圈”,逐渐形成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杭州模式”。

从“合力”看未来

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跨行业、跨区域协同攻关,更需要集结“产学研资”等各方“合”创未来。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国投集团所属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杭州市经信局、杭实集团签订了合成生物产业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国投聚力与杭实集团、萧山经开区携手成立10亿元规模的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基金。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也在会上签约落地,为杭州合成生物“朋友圈”扩容。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柴艳丽表示,国投集团承担着国资委“央企焕新行动”生物技术专项任务,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与杭州市的合作力度,按照“四个一”(即:一个基金、一个平台、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产业基金发展新模式,抓紧设立百亿级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共同推动合成生物技术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据悉,未来3年,杭州将以“十个一”目标,引领杭州合成生物产业闯关突围。“十个一”目标,是在已经出台一个产业政策、一个行动计划,建立一个产业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个产业链图谱,打造一批产业先导区和一批特色园区,建设一批创新平台、一个中试基地和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新势力企业,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方亮 金婷婷 郑丽华 何文静 通讯员 沈月华 苏丹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