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焦俊
11月8日,杭州召开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聚能奋进大会,正式发布《杭州市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继去年发布国内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合成生物专项政策后,杭州又一大动作。
杭州合成生物产业何以一路走来、两廊联动、闯关突围,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
未来已来 未来未来
记者:作为年轻的未来产业,杭州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原点”是什么?
市经信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合成生物兼具“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近两年,全国多地明确提出了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规划,并陆续出台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落地政策。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合成生物的萌芽、发展提供了最优环境。作为杭州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形成了“一核四园多点”发展格局,规上工业产值近一千亿元,行业规模全国领先。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合成生物列入五大风口潜力赛道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杭州有合成生物相关企业26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7家,2023年实现产值250多亿元。可以说,杭州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看似是站上产业风口,实则是水到渠成,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当然,作为风口潜力赛道,合成生物产业可以用“未来已来、未来未来”来形容,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的结合,既要着力于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发展未来产业,创新是原动力。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原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有”:一是有科研团队引领,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实力,逐步形成由郑裕国、谭蔚泓、曾安平等一批专家领衔的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注入原始动力;二是有创新平台支撑,设立了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医用合成生物学中心、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大科研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有人才集聚优势,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领先,持续培育和招引合成生物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四是有数实融合基础,依托杭州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加快核酸、蛋白等生物分子“读、写、改”智能科学装置的研发,不断推动“生物科技+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发展合成生物,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依托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重点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攻关,形成合成生物产业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格局。要坚持有为政府推动有效市场,去年,杭州出台了国内第一个地级市层面的合成生物专项政策,《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举措,推动部门形成合力,引导社会资源向合成生物倾斜,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廊联动 协同发展
记者:谈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针对合成生物这一新兴产业,我们会发现,杭州的“新格局”,是“两廊联动”城西科创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协同互进发展。您怎样看待杭州为未来“合成”的这一产业格局?从市级层面看,目前正在谋划什么?如何更深层次推动合成生物领域的“两廊联动”?
市经信局:城西科创大走廊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城东制造大走廊是高端制造的主阵地,“两廊联动”模式与杭州市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发展是高度契合的。
从产业规划看,杭州聚焦“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鼓励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杭州合成生物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西湖区为创新策源中心,以钱塘区和萧山区为制造核心承载区,以余杭区、临平区、拱墅区等区域为多元协同发展区的“一心双核多元”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即西湖区创新策源中心,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依托西湖大学、浙江省微生物制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合成生物创新发展先导区。
“双核”即钱塘区、萧山区两个制造核心承载区,均位于城东制造大走廊,依托区内工业用地资源,为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保障,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示范区。
为推动合成生物领域的“两廊联动”,杭州还在工作举措上进行了明确,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实现“十个一”的目标:在已经出台一个产业政策、一个行动计划,建立一个产业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个产业链图谱,打造一批产业先导区和一批特色园区,建设一批创新平台、一个中试基地和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新势力企业,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生产”完整链条的创新制造体系,全力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五大行动 “链”向未来
记者:《三年行动计划》今天正式对外发布,怎样看这份上万字的行动计划?它将如何引领杭州合成生物产业闯关突围?
市经信局:在各地抢抓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蓝图,明确了杭州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将有利于推动更多资源向合成生物领域集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核心科技突破、平台能级提升、企业梯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强化产业链协作分工,统筹打好强链补链、延链畅链的组合拳。
创新强链方面,充分发挥杭州科研资源优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力度,探索建立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加速科研成果商业价值的评估。持续推进合成生物中试基地建设,探索公共服务平台与企业自建平台相结合的模式,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26年,争取建成1个产业中试基地,3个特色园区,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育企补链方面,瞄准合成生物产业链薄弱环节、供应链缺失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靶向招引、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合成生物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持续提升龙头型企业规模,促进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培育初创型企业成长,加快推动育企成链、聚链成势。到2026年,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00家。
拓展延链方面,重点布局生物药、生物基材料、医美、消费品与化妆品、生物农业五个合成生物细分领域,挖掘细分领域潜在发展机遇,开发多元化的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长度,提升合成生物产业市场竞争力。
开放畅链方面,持续推进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圈建设,创新政银企联动对接机制,持续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共建共享开放平台,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保障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衔接,促进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在产业内的自由流动。
力争到2026年,杭州合成生物制造业总产值达400亿元,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转化应用首选地、数智生物先行地、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发展新高地”,建成全国领先的合成生物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