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用“心”书写青年科技人才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1-08 11:06:4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尊重科技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既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战略定力,厚植适合人才成长的优质产业和经济土壤,用“明天的人才”锻造“后天的科技与产业”,以谋局之心、服务之心、同理之心推动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引导他们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

“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要有量需而行的“谋局之心”,防止“一哄而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眼光,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和“卡脖子”领域,创新需要周期、突破需要积累,必须下一番“加料熬汤”的慢功夫,提前布局、悉心培养储备才是治本之策。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坚定的战略定力,从实际出发,摸清本地人才数量、岗位需求、产业结构等,早计划、早准备,区分不同专业和领域,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行业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人才。要辩证看待人才成长的“快”与“慢”,少些“立竿见影”的急切,多些“静待花开”的定力,给青年科技人才留出必要的“成长期”,争取在未来某个时点结出硕果。要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耐心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圈”,以产引才,以才选才,以才促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一体贯通,推动青年科技人才与地方实现“双向奔赴”。

“筑巢引凤”更需“固巢养凤”,要有拴心而留的“服务之心”,防止“短期刺激”。人才引进是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一环,然而人才不可“一引了之”,既要用好政策吸引人才,更要用好环境留住人才。少数地方急于求成,把主要成本和精力集中于引才上,只靠短期的财政倾斜、政策优惠,缺少长远的配套举措和制度改革,忽视了人才的跟踪服务和培养,导致人才有数量、缺质量,对人才的吸引力难以持续。因此,要做好人才引进的“后半篇文章”,在满足物资保障的同时,更要有长远眼光,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要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大展拳脚”的平台,引导他们奔着国家战略需求去,奔着解决现实问题去,沉下心来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研究,将人才放到复杂吃劲岗位、技术攻关一线经风雨、练筋骨、长才干。同时,既要厚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也要打破“条条框框”、减少“内卷”压力,以“精诚之志”守得“金石为开”,让人才心无旁骛搞科研、促发展。

“修枝剪叶”也要“容错纠错”,要有宽容以待的“同理之心”,防止“急功近利”。对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优势与劣势,要辩证看待,扬其长避其短,用其专补其弱。在视野方面,要重点看科技人才在专业领域的优势,要宽容以待而非求全责备;在职责方面,要发挥科技人才的决策咨询作用,要有所选择而非凡事托付;在研究成果方面,要让人才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扎根科学研究,要信任关怀而非急于求成。另外,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误,对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人才,审慎做好相关论证和决策工作,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引导人才勇闯“无人区”、敢探“深水区”,及时为他们卸下思想包袱,给足成长发展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里行稳致远、多作贡献。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高涵 邵洁洁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