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皮囊壶
錾刻开光舞蹈纹 鎏金银盖罐
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
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
水晶狮子
秘色瓷褐彩云纹盖罂
钱镠金书铁券
一千多年前,离乱之秋,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小国林立。一位来自临安的钱姓少年弃商从戎,那一年他24岁,誓要开创一个清明天地。
平定两浙,封国吴越,当年的少年已过知天命之年。公元907年,钱镠创立吴越国,成为五代十国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白驹过隙,千年倏忽。而今,钱塘江畔,“钱王射潮”雕像昂然而立;功臣山下,吴越遗存重启风华。近日,临安这座城,再次因文化“破圈”。10月11日,随着吴越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一幅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吴越文化画卷,也在眼前缓缓打开。
一抹“秘”色,三千重华,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回响,探寻时代的共振,读懂“吴越千年”的深意。
探秘
一抹“秘”色
见证千年文脉赓续
走进吴越文化博物馆,或温润如玉、或清冷翠色的一抹“秘”色牵引着人们的目光。
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展示秘色瓷精品的博物馆,细颈盘口瓶、花口碗、瓜棱双系盖罐、葫芦形执壶、夹耳带流盖罐……上百件秘色瓷珍品组成了国内最大的秘色瓷文物方阵,其数量之多、规格之高、脉络之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秘色瓷多出于皇家、王室及高等级贵族墓中,是越窑青瓷发展的巅峰之作,其青色纯正,釉色莹润,纹饰精细,造型大气。“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笔下,秘色瓷犹如层层叠叠的峰峦之色。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被这样的诗句打动,就像千年过去,这抹“秘”色,仍是风华正茂。
谈起此次开馆大展“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吴越文化博物馆馆长鲍伟华很是自豪,“吴越文化博物馆拥有622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展出的350件(套)文物中有150件一级文物,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亮相。”它们系统展示了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发展成就,让人充分认识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乱世延续中华文明的独特作用,弘扬了钱氏纳土归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中,不少秘色瓷稀有器型首次在公众面前揭开神秘面纱。比如秘色瓷皮囊壶,通体湖绿釉,左右两侧和腹部各有一条凸起线,仿似皮革缝合线……乍一看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水壶颇为相似,实际上设计灵感也是来自当时的辽国,是吴越国与辽国等游牧文化地域存在文化交流的最佳证明。再比如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和海棠盘的组合,其造型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迄今别无他例。
三件国宝级文物——钱镠母亲水丘氏墓出土的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秘色瓷褐彩云纹油灯、秘色瓷褐彩云纹盖罂,是晚唐秘色彩绘瓷的典范,也在吴越文化博物馆拥有了独立的展厅。其中一尊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高66厘米,通体融合了釉下褐彩、镂刻、阴刻等多种工艺。
千年浮沉,吴越以秘色瓷开篇,见证文脉赓续。“与五代十国时期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吴越国遗迹遗物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珍贵性都是首屈一指的。”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主任黎毓馨说。除了秘色瓷,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金银器、玉器、漆器、水晶、玻璃、丝织品及石构件,以及反映精神文化的雕版印刷、雕塑艺术作品。这些文物遗存,也成为吴越国文化、科技等方面成就的强有力证明。当我们与之对望时,仍然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绚丽多姿。
溯源
守护东南
吴越王的“千秋家国梦”
文化的赓续有赖于可见可触的载体。三层展厅,350件(套)文物,绵延千年而来的吴越往事在这里徐徐展开。行走在展厅里,让我们感叹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不断更迭,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而在如此乱世中,吴越国却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五代乱世的一股清流。
究其根本,在于吴越国实行的“保境安民、善事中国”基本国策,家国一体的理念成为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乱世时期的立国之本。
“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漫步于展厅,从钱镠建立吴越国,到三筑杭城,修塘捍海,疏浚西湖,发展农商……吴越国历经三世五王,始终奉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国”政策,在乱世中开辟了一片净土、护佑了一方百姓。谭其骧在《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中记载:“独两浙在钱氏保据之下,晏然无事者垂九十年;两浙既然是当时唯一的乐土,因而杭州遂成了乐土中的天堂。”战乱的五代,在北方人口锐减时,仅十三州的吴越,户数却激增至55万户,占当时全国总户数的1/6、南方总户数的1/4。
公元978年,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土归宋。“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一次政权和平交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一级调研员卓军表示,这让当时吴越国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免遭破坏,文化的根脉也得以延续,更是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在“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下,民本主义的思想贯穿吴越国始终,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吴越国不失时机地发展经济,建设水利,改善民生。钱镠亲临钱塘江祭天射潮,广泛动员民众,筑成了自杭州六和塔至艮山门的数十里坚固的“捍海塘”。同时,钱镠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三次扩建杭州城,开浚西湖,并逐步放开了过去只准官营的陶瓷业、丝织业、印刷业等行业,允许民营与官办并举。一时间杭州商铺林立,有文献记载,“开肆三万家”。
经济的繁荣,还有赖于商贸的畅通。在展厅里,有一件憨态可掬的水晶狮子成了人见人爱的“网红”宝贝。小狮子不过幼儿一拳大小,圆眼、圆身、圆臀,造型灵动,煞是可爱。水晶狮子的一旁则是一个刻花玻璃盘,造型现代,与今日我们使用的玻璃盘非常相似。据专家考证,这两件文物极有可能来自海外。
此前,浙江通商多依靠京杭大运河,五代十国期间,吴越国与北方的陆路交通被彻底切断,被迫转为海上交通。吴越国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屡屡出海北接中原,南通诸国,浙江区域发展史也开始走向海洋时代。当时,古代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都曾与吴越国有过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本地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从吴越国“出口”,香料、玻璃等则从东南亚、西亚等地运过来。“吴越国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的历史格局,浙江由此走向了两宋这样的发展繁荣期。”卓军表示。
而吴越国时期形成的这种敢于走出去、勇立潮头的开放精神,作为吴越文化的一部分,亦保留在了江浙人的基因里,代代相传。近年来,临安正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中认识和阐释吴越文化,深入推动《吴越文化研究三年行动计划》,已出版《吴越国瓷业研究》等专著4部,推出“吴越文化名家说”精品课程6堂。
润今
兴业化人
临安何以让吴越文化焕活
从吴越文化博物馆观展出来,金女士和女儿仍意犹未尽,从衣锦街逛到了钱王陵公园。焕新归来的衣锦街上,古水渠与吴越元素交相辉映。婆留井、功臣塔诉说着钱王来路与功绩,钱王祠刻印着吴越国的长久回响。作为吴越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临安拥有无可替代的吴越国历史资源。截至10月31日,吴越文化博物馆已接待观众超3.7万人次。人们走近吴越文化,并重新认识临安。
文化遗产润泽古城,正是临安的“境遇”。当我们追溯吴越国的繁荣与诗意、风采与文明,这些人文痕迹,构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肌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显著标识。
面对吴越文化这块“富矿”,怎样真正使其成为杭州乃至浙江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如何擘画新时代的宋韵繁华和吴越盛景?临安作为先行者,正紧握吴越文化这张“金名片”,塑造吴越文化之“韵”,走出“润城”“兴业”“化人”的文化强区之路。
2019年,临安正式启动吴越国衣锦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一街三区”(衣锦坊历史文化街区、钱王陵区块、博物馆区块、衣锦城址公园区块),打通钱王陵与功臣山标志性城市轴线,并将旅游景区、千年古城、城市商业等进行有机串联。今年,临安还启动了历史商业街区主楼建设,加快打造吴越文化地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吴越商业街区将点亮跨越千年的人间烟火。
除了打造可触可感的吴越名城,临安区还致力于推动吴越文化现代化表达、立体式展示并积极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日前,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平年》开机,该剧是国内首部以吴越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除此之外,纪录片《吴越国》、网络动画片《钱王传奇》、实景剧《陌上花开》、话剧《吴越长歌》等多门类文艺精品创作也在积极推进中。同时,临安将文化建设全方位融入“天目少年思政工程”,编撰《钱氏家训新解》通识读物,面向全区8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开设以吴越文化为主题的开学思政第一课。
此外,吴越文化IP也正在以多维度的表达落地临安。去年,临安“天目叠翠·吴越千年”系列主题活动传播量超3.8亿次。今年,临安联合在临5所高校成立“爱临安”校地艺创联盟,推进构建“爱临安”大学生传播矩阵,持续开展“吴越星舞台”常态化展演。“吴越文化+”产业圈目前已开发“狮如意、秘之境、陌上花、家和兴”文创产品40余款,并推出了杭州地区首条吴越文化研学线路。
历史的回声中定含有当代的呼唤。从高质量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到打造“吴越千年·天目叠翠”文旅品牌,临安的城市IP已然和吴越文化深度“绑定”,并向着“全力打造吴越风骨的文化高地”目标大步迈进。
领“杭”
以文铸魂
让“天下再识新杭州”
八千年跨湖桥、五千年良渚、千年吴越、八百年宋韵,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中华儿女共同的骄傲。正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并将“连续性”放在首位,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解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在当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不但要接着讲,还要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不断推进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赋能、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杭州国家版本馆、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到如今吴越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遗迹中的杭州、文物中的杭州、典籍中的杭州,凝固了千万年的时光与记忆,重焕风华;锦绣西湖、运河通波、潮涌钱塘,人们从湖光山色中汲取灵感,创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文化美、人民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杭城。在杭州,文化是一项事业——既活且火的文化业态和公共服务空间,照亮了人们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近年来,杭州城内的博物馆、非遗点布局清晰,杭州百姓的“文化会客厅”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图书馆既有高颜值更有高品质……杭州将文化力量创新融入经济发展,如同一条生生不息的大动脉,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奏响了精神富有的时代强音。
去年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后,杭州提出了大力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的新任务书,其中强调要“着力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杭州将赓续城市历史文脉,繁荣发展人文经济,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同时,杭州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文明互鉴带来的滋养。当下,杭州也正以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为契机,以多元融合、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象,不断开拓新时代丝绸之路的新“航道”,不断提升链接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能力,全方位讲好新时代杭州的生动故事。
风吹林动,万物琳琅。城市的文化秉性就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它们塑造了杭州城的文化底色和杭州人的品性气度。于是,我们走上了一条杭州高质量发展的探寻之路,它有渊源、有借鉴、有倚靠。我们相信,当理想图缓缓展开的时候,种种气象都在指向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杭州,让“天下再识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