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就像一朵栀子花缓缓绽放,一把高品质的油纸伞能经得起上千次开合。”昨日,在吉尔吉斯国立大学图书馆里,正在进行文化交流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陈海平向现场来宾、师生展示了来自杭州的余杭纸伞和“福禄青瓷”香氛蜡烛等好礼,外国友人赞不绝口、争相合影。
自上月本报联合13个区县(市)微融圈发起《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杭州有礼》市域一体化传播大型融媒体行动以来,市、区县(市)、镇街三级融媒联动,反响热烈。随着20多件好礼在多平台陆续推出,这波为新中国庆生的活动逐渐走向高潮,相关文章阅读量突破500万,数千名读者朋友参与互动,陈海平便是其中之一。
看到这些来自杭州各地、各具特色的好礼,陈海平有了新想法——把最能代表杭州地方特色的一批好礼通过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多次出海进行文化交流,举办民俗器物艺术展陈,希望‘杭州有礼’能陪伴随行。”陈海平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绘眼行记”社团创始人,当即安排学生着手绘制部分好礼,“这些好礼,是杭州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杭州优秀文化的结晶,带它们出海意义非凡,能让更多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出海的首站是吉尔吉斯斯坦。首批入选的好礼一共三款,分别是余杭纸伞、德寿宫“福禄青瓷”香氛蜡烛以及千岛湖有机鱼,全部手绘成了海报。这些海报的绘制过程并不容易,既要放大传统技艺的特点,也要兼具美感。“余杭纸伞”便是“绘眼行记”社团的刘鑫婷同学花了4天完成,7把油纸伞颜色各异,鲜艳明朗,着重表现出伞面特点。“如何表现被伞面覆盖的伞骨是绘画难点。”刘鑫婷从伞面折叠时的褶皱入手,突出纹路细节。
为了让外国友人看得真切,展现精湛的制作技艺,陈海平团队还将余杭纸伞和德寿宫“福禄青瓷”香氛蜡烛带到了展陈现场。当得知余杭纸伞距今有250余年历史,是中国纸伞“八大家族”之一,同时已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展、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雅典拜占庭博物馆等世界舞台亮相过后,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教授Sadykova Chynara竖起大拇指。“纸伞技艺叹为观止,兼顾美学与实用,大开眼界。”他说,配上惟妙惟肖的海报,这才是中国式浪漫。
另一边,来自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好礼“福禄青瓷”香氛蜡烛靠高颜值也征服不少来宾。来自德国的教授Meier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询问这件展品的来历。“造型灵感源于宋代德寿宫宫殿上排立于瓦面上的‘葫芦’,而焚香又是宋代雅事之一,这样的融合让宋韵文化有了更年轻新潮的展现方式。”随行人员翻译后,Meier表示受益匪浅,下次有机会来杭州希望参观德寿宫。
“杭州有礼”首次出海,得到了不少关注,而精致的手绘海报也成了打卡对象。社员们有这样精湛的技艺,源于过去几年间,走过全国20多个乡镇,用画笔去记录下300多件民俗器物。“一直以来,我们用寻访、展陈老物件的方式去讲述它们背后温暖的故事。”陈海平说,“‘杭州有礼’同样如此,希望画下更多好礼,让它们在后续的海外交流活动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