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终端”变“公园” 治污更“净美” 杭州乡村这样“变身”
发布时间:2024-09-06 11:54:30

“公园20分钟效应”火了。《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能让人的状态更好。网友也纷纷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在公园“精神快充”后的放松。

在杭州,“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的便捷更是融入了百姓生活。这当中有不少通过违建治理“拆出来”的公园:通过对宣杭铁路沿线30米到50米范围内进行违建拆除,打造了拱墅区东新足球主题公园,满足全年龄段人群运动需求;对冯娄横河、抢险湾河道沿线存在的历史违建进行统一拆除,打造了集生态休闲、智慧娱乐、时尚商业于一体的钱塘区新湾新城公园;建德市下涯镇拆除违建2250余平方米后,利用桥下空间建成了高架桥底健身公园……

杭州的公园既有城市里的大型公园,也有街巷社区的小微绿地,还有藏在乡野田间的农污终端公园。

位于余杭区“禅径寻农·径鸬”县域风貌样板区的雅城村零直排公园,建成后迅速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运动的热门“打卡地”,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内树木繁茂,池塘与亭台相映成趣,我们在确保其实用性的同时,还着重提升了美观性。”公园内精心设置了景观小品和介绍展牌,向过往游客和村民介绍污水治理的理念和相关内容,努力打造一个净零碳、环境优美的全域旅游景区。

在零直排公园内,还有一个生活污水处理“智慧管家”,它能实时监测水质和流量反向指导工艺运行。经过专业净化的尾水,其氨氮、悬浮物、总磷含量等关键指标大幅下降,不仅达到了环保标准,还能用于茶山的灌溉和景观的补水,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临安区高虹镇崇阳村的污水处理终端也从“邻避”变成了“邻利”。

“项目启动初期,村民都不同意将处理终端设在自家门口或附近地区,觉得肯定臭烘烘的。”高虹镇农污治理相关负责人回忆,“经过调研,发现村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和休闲娱乐有强烈愿望,我们就想,为何不将两个需求完美融合呢?”

于是,高虹镇将原有单纯新增污水处理终端的方案,调整为处理终端和休闲花园相融合,并将处理后的尾水资源化利用,通过喷泉景观将尾水用于周边花草绿化的浇灌。如今,每当茶余饭后,崇阳村村民都会聚集到这个公园,散步、健身、赏景。

走进淳安县文昌镇下潘村,省道边景观园林式的污水处理终端格外亮眼,加上种植了美人蕉、菖蒲等植物的人工湿地,以及铺满睡莲的生态氧化塘,丝毫看不出有污水流经这里。

“真想不到,能有这么漂亮的处理终端!现在村民可以常来这里转转。”文昌镇生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前,下潘村仍可见污水直排、雨污混接、处理终端附近臭味扰民等现象,严重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构建了以终端池、人工湿地、氧化塘、‘中水’回用系统为主的四级净化系统,‘百家污水’在这里化为‘一渠清流’,用于周边葡萄园的灌溉。”

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与景观建设融合在一起,也是萧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常态。原本隐藏在村庄角落的污水处理终端,挪至村庄中心区域或出入口位置,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萧山区南阳街道赭东村村委会旁的小公园里,小喷泉、木栈桥、小景观一应俱全。“上面是公园,下面其实是我们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治污设施经过新建、改造,污水处理了,村容村貌也提升了,还多了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一举三得!”村民高先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萧山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提出“净水公园”建设模式,通过引入整体解决方案,利用原有乡村公园、活动场地等旧址进行提升改造,采用“地下污水处理、地上绿地公园”模式,配合小桥亭阁、灯光喷泉与共享洗涤房、共享菜园等设施,把原先被村民避之不及的污水处理终端变成体现乡村风貌、融合文娱功能的休闲之所,最终实现“治污+造美=百姓支持”的多赢局面。

“终端”变“公园”,治污更“净美”。

“我们将继续坚持‘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以及‘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五全’理念,结合分级处理分级利用的要求,持续推进‘公园式’农污终端建设,打造一批可游可赏的‘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通过系统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