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千岛湖是浙江省最为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也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千岛湖保护,对于确保长三角饮用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淳安聚焦迭代升级美丽河湖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深化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重塑千岛湖治理体系,变“九龙治水”为“一队治湖”。通过明确执法标准、整合执法队伍、强化数智赋能等举措,打造“上下衔接、左右贯通、内外联动”的特大型湖泊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一屏“云”护千岛湖
18点27分,宋村乡史里村码头一农(林)船驶入湖中,淳安县生态联勤共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立马就收到了来自实时监控推送的预警线索。鉴于千岛湖水深,水上救援难度高、风险大,淳安县政府规定农(林)自用船舶核载人数为3人,但该船上却搭载了4个人,属于水上交通违法行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通知船舶管理员联系船主返航,同时经“数字第一湖”应用监管平台推送至辖区中队,由辖区中队前往现场进行处理。
“得益于‘数字第一湖’应用的搭建,我们基本可以做到违法现象及时捕捉、实时处理,这要比人力巡查更精准,更高效,也能更好起到预防作用。”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水上执法的中队长方超表示。
据了解,淳安“数字第一湖”应用监管平台归集443路视频监控、15套雷达、2套智能巡检无人机以及“秀水卫士”等涉湖部门感知设备,汇聚涉湖基础数据,形成实时跟踪水文、水质、船舶等要素动态,对非法载客、违法捕捞、水面污染、违法建筑等17类违法线索进行智能预警推送,实现“线上-线下”“水上-岸上”“天上-地下”“路面-桌面”等多维立体全天候智慧巡防控,不断提升动态水域治理驾驭能力。
自去年“数字第一湖”应用监管平台运行以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一块大屏就可以将千岛湖573平方公里水域、2280公里湖岸线的实时情况尽收眼底。
截至目前,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数字第一湖”共闭环处置非法垂钓346例、船舶超载173起、乘载未穿救生衣5433起,处置率达96.6%。
重塑执法体制体系
让看得见也能管得了
除了“数智”加码,湖泊治理也需要执法部门齐头并进。这一点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不谋而合。通过权责体系、体制机制重塑,让力都能往一处使,“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自然也能迎刃而解。
对此,方超深有体会,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去年10月以前,如果看到有人私自下湖垂钓,但由于垂钓属于渔业部门管理,综合执法队的他们是没有执法权的。“那个时候看见也是有心而无力,现在我们执法融合了,队伍也壮大了,真正做到看见了也管得了。”
“九龙治水”变“攥指成拳”,为确保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切实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等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瓶颈问题。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千岛湖水域综合管理工作职责的意见》,制定“规划清单”“准入清单”“监管清单”“执法清单”4张清单,厘清常见25项涉水活动中8个主要涉水部门和属地乡镇的具体职责。
此外,为破解跨流域“各管一段”的窘境,淳安积极推动与上下游的跨区域共治合作,消除毗邻水域监管盲区。今年6月中旬至今,与安徽省歙县开展联合执法28次,累计收缴禁用海竿352根、渔网486片,放生渔获物1150余斤。
这一项项不俗的数据都展现出了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的显著成效,近年来,淳安不断探索升级千岛湖的综合治理保护,着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湖区“铁桶阵”,只为守护这一湖秀水。自改革实施以来,淳安县船舶违规入湖、违法垂钓等水上违法违规现象减少55%,各类水上违法线索处置率达99.5%,污染入湖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I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国家一级A标再提高45%。接下来,淳安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法治思维全面推进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发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牵引作用,把“生态资本”真正转化为百姓的“幸福资本”。
■记者手记
千岛秀水,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千岛湖更是杭州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地。
守护好一湖秀水是责任,更是使命。这些年来,淳安聚焦提升特大湖泊现代化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从原来的“多头管理”转变为“一支队伍综合管理”,成功破解执法管理权责交叉、边界不清的难题。
针对千岛湖面积大,仅靠人力巡查难以面面俱到的情况,研发上线“数字第一湖”应用监管平台,将湖区573平方公里的水域都纳入到数字化监管中,让水上污染防控、水上交通安全、渔业资源管理、旅游秩序管理等治理环节更加高效便捷。
一次次探索升级、一次次改革深化,也让我们看到了淳安守护好千岛湖的坚定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