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凝聚“国之三通”与“运之三水”文脉底蕴的小河直街,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转化中心正式落户拱墅,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志勇、小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潘燚桂、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刘朝晖、《我与大运河》纪录片导演和总撰稿人张海龙参加了仪式。
拱墅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是大运河杭州段历史底蕴最深厚、文化遗产最丰富、文旅价值最优越的核心段,拱墅区始终锚定“时尚之都 数字新城 运河明珠”的发展目标,积极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厚植大运河文化底蕴。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转化中心在新时代如何开展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工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刘朝晖认为,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拱墅做了很多实在的事情,转化中心接地气,在历史文化街区转化利用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放大当地的文化标识,以一两个为抓手,形成不可替代性。张海龙老师说,自己就是小河人,家住运河边,建议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串联起来,西湖的风雅离不开大运河烟火的供养,在成果转化方面,他建议以半山泥猫等小切口讲述大运河故事。
下一步,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转化中心将在学院、政府和属地街道三方共同努力下,助推运河文化研究成果加速转化,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共赢的拱墅样本。
融入区域战略,打造研究高地。聚焦运河文化价值挖掘提炼,紧抓拱墅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积极谋划学术会议、促进课题研究、文化讲堂、高校赛事等方面的合同共赢,为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整合多方资源,贯通产学研用。共建共享人才、资源、平台,探索构建一个集理论研究、政策咨询、项目建设、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大运河文化转化中心,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面强化数字赋能,让运河文化亲切可感,穿在身上,背在肩上,摆在车上,走在脚下,完全融入百姓生活。
利用区位优势,塑造拱运品牌。全面打造运河南端拱墅的文化品牌,推动构建大运河拱墅段文化标识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一批适合当代主流审美的文创产品、旅游产品和消费活动,持续扩大运河文化传播声量,让拱墅区这张运河金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