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金鼎、2023年度美丽浙江工作考核结果优秀市……近段时间,杭州的生态治理喜讯连连,获得了诸多荣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杭州也是一直在将这些付诸实践。通过不断治理与保护,一条条美丽河道勾勒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图景。杭州是如何以生态文明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
位于富阳区场口镇的千年古村东梓关村,被称为“富春江畔第一村”,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有富春江江鲜,更有如画的江南美景。其实,这个旅游网红村的背后,少不了一篇治水的文章。
为了治理好村中6个小微水体池塘生态,属地投入160余万元,引进了“黑科技”——微纳米曝气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微纳米气泡快速发生装置,产生氧气,从而将气体快速、高效地溶入水中,为水中生物“再造”一个新的生长环境。
与此同时,再利用水生物的生长,减少水中的氮、磷含量,消除富营养化,以“鱼草养水”技术,建立水、草、鱼动态平衡,维持水生态系统安全。
为了尊重长期以来当地村民在池塘清洗物品的生活需要,东梓关村在每个小微水体旁,设置了清洗区,便于村民洗菜、洗拖把。根据使用高低峰时间段,单向流动的污水定时被抽至农村生活污水终端,完美做到对水体水质的保护,和对污水的及时闭环处理,从而让古村的清水长流。
沿着富春江,我们把视线从富阳转到桐庐。同样是古村落的水生态治理,这里有不一样的解法。
凤川翙岗地下水资源优质丰富,翙岗古村水系主要以一条贯穿南北的水澳为主线,全长两千余米,自南向北,明沟暗渠,交替出现。每年盛夏到来之际,翙岗村人会用石板闸门堵住水澳的出水口,让山泉水溢出,沿着街面流淌。这就是被不少人称为“浙江版泼水节”的翙岗“洗街”,后谐音为“喜街”,寓意着祛灾纳福、平安喜乐。作为翙岗村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它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古村落水系,近年来凤川街道积极开展五水共治工作,通过小微水体治理、“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河长制、流域共治等工作,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不远处的桐庐县江南镇,同样保留有传承千百年的古村落古水系,其主要以深澳村为代表。该水系形成于明代,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村落外围天然形成的溪流;二是通过自然与人工的结合营造成村落内部的水系。
近年来,镇村不定期开展水系内垃圾清理,清淤行动,改善水系水质和水域生态,确保水岸整洁、河面清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全民治水格局。此外在古水系沿岸开展“污水零直排区”“自来水管网”建设,推进江南古水系沿村企业、农户截污纳管工作,做到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增强村民参与文明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手记
杭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一直以来,杭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生态文明之都”城市定位和“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殷殷嘱托,全力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
治水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系统的长效机制,还有全民护水的环境意识。这些年来,杭州市通过实施“十四五”规划、共保规划、碧水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市控以上水质断面优三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第3年实现“3个100%”,主要水污染物指标不断下降,水环境总体向好,并取得了较为稳定的改善提升,水质指数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前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杭城治水10年,治出了水清岸美,治出了民生福祉,治出了转型升级,治出了全民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