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深化科技创新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4-08-20 10:56:34

宋永利 杭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宏伟主题,设计全面深化系统性改革,坚决克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人才发源地和聚集地,在科技创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是高等学校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重要策略。

夯实基础科学研究,蓄好科技创新持久力

以数理化为基础的理科是自然科学的根基和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支撑和引领科技变革,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的重要基础学科。基础科学研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其原始创新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对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营造长期的政策支持,良好的科研氛围,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基础研究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为了凸显基础学科地位,提高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杭州师范大学深入推进学科布局调整,将原理学院拆分为数学学院与物理学院,分学科单独建设,把数学、物理学和化学作为学校争创“双一流”支撑学科,大力支持陈建功高等研究院建设,增加基础学科经费投入,建设成效显著。

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科技创新突破力

现在人类正在经历以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革命,它将导致现有产业体系格局与产业链分工变革。现在技术发展越来越复杂,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个别科研人员或小团队难以完成,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各学科人才联合攻关。有组织科研可以集中更广泛资源,形成合力,攻克重大科学难题。杭州师范大学强有力地推动有组织科研,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以分子手性与生物医药交叉学科建设为牵引,成立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结构生物学中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布局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深化评价体系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应用等问题,导致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价值。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创新质量、同行认可、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为了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辈出的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机制需要改进。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机构、不同科研类型、不同职称等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学术同行评价机制,削弱对科研人员的行政性考核。需要完善项目评审和公示制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公开公示科研项目目标、内容、成果等,接受网上公开评价。需要注重质的成果,避免因为量而过度占用资源。

建设科技服务协同数字化平台,提高科技创新效力

基于“互联网+科技创新”思维,建设国家科技服务协同数字化平台,实现科研资源的即刻查询与快速对接。发挥资源统筹作用,集成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评价、验收等过程管理,提供查新查重、分析统计、科技知识、日志分析等服务,提升科技治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过程控制与管理的人机交互,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系统的协同,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全程化科技情报研究服务,并兼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综合信息与数据服务,形成功能完整、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科技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其作为联合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桥梁工具,可实现大型设备共享、信息共享以及一些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能力。浙江作为经济较发达省份,数字化技术先进,应率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等数字化平台。

大力布局科技前沿,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力

人类自从工业技术革命以来,从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演进到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前夜,机器人将像电视电脑一样进入千家万户和单位,代替人类大部分工作,这也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我们需对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前沿技术实施科技攻关突破,掌握赛道技术关键点,赢得先机。如在人形机器人、GPU芯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生物技术、脑机接口的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系列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重大创新科技成果。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革日益加快的智能时代,科技创新刻不容缓,其必将驱动新产业,改变格局,引领未来。高等学校作为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应抓住时代变革的新机遇,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