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文通报2023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市县名单,萧山拿到了“含金量”最高的“大禹鼎”金鼎。这也是萧山连续第七年成功“夺鼎”,且首次“夺金”。
作为河网水系大区、传统产业大区、流动人口大区,萧山区曾经历“成长的烦恼”,V类水体总量一度占杭州全市40%。自2014年全面吹响“五水共治”号角以来,萧山下决心标本兼治,以沿河15米拆违为突破口,实施河道障碍物全面清理工程,强势推进“三清一配”(清违建、清淤泥、清排放口、配清水)。同时,萧山从源头寻找突破口,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现雨污分流。
此后,萧山区又开展了“美丽河湖”创建、“找寻查挖”、流域共治专项行动等多项治水工作,深入挖掘水生态文化价值,打造美丽河湖与乡村水客厅等亮点项目,累计高质量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33条、水美乡镇7个、乐水小镇5个、水美乡村47个、小微水体治理样板227个。如今,“白鹭栖息、鱼翔浅底”的景象日益增多,因地制宜布置的运动、休闲、体验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场地让市民们的“获得感”也更强了。
为巩固治水成果,萧山优化“1+2+5+N”区级智慧治水平台应用,全区镇级以上河道以及水系、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即可一屏展现。整个系统犹如萧山治水的“中枢”,它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围绕智慧河道和智慧管网两个重要场景,实现感知自动、管理动态、决策科学、业务协同、平台集约、服务个性、信息共享,为萧山整体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除了通过数字赋能打通治水新路径,萧山区还将治水“朋友圈”扩展到周边区县,不断探索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等流域共治新机制,打造生态治水的示范样本。目前,萧山乡镇级以上交界河道及全区所有镇街(平台)均已签订“流域共治”协议,并与滨江区、钱塘区以及绍兴市柯桥区、诸暨市等多地签订流域共治协议,以全域的思维、联动的举措促进全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曾经是负担、是成本的生态环境,如今则是红利、是新增长点,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徜徉在这山水之间,云石国际滑翔伞、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等已经成为假日的“引流”网红点;通过剿劣治水一役,衙前淘汰了部分低小散产业,依托原有的优势化纤纺织行业,积极谋划产业社区项目,提升纤纺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原有工业地块创新、重塑、再发展。一泓碧水催生亲水经济,目前,萧山衙前、戴村、所前、湘湖等地都已经陆续开展亲水产业,逐渐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