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竞跑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如何拓展产业新赛道、构建增长新引擎?杭州市拱墅区正跃跃欲试。在合成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元宇宙、算力经济、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上,一批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企业不断涌现,一群有理想、懂技术、会创新的人物迸发活力。即日起,我们将推出 “聚‘新’赋能‘质’胜未来——拱墅寻‘新’记”专栏,挖掘新质生产力关键人才的故事,执科创之笔书写产业焕新答卷。
每日商报讯 7月5日,“石光斓彩——贺兰山自然·人文·科普岩画展”浙江省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开展。镌刻着太阳神图腾的岩画历经千年依旧清晰,“刻在石头上的史诗”安静地躺在展柜里。
在展厅另一侧,MR眼镜再现了岩画拓片的制作工艺,通过交互体验,观看、参与文物的“前世今生”,静止的文物在此刻像是被赋予了生命。
用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沉睡千年的史诗”动起来,这是杭州博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一直致力探索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也是拱墅区文化行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融合的一大有效路径。在这片数字经济发展的沃土上,张敏正在以拳拳之心,践濯濯之行。
从“走马观花”到“沉浸体验” 科技创新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展厅一隅,小空间里“藏”着大世界。戴上头显设备,一个虚拟工作台出现在眼前,通过使用移动手柄,在虚空中铺纸、上墨、拍打拓本,体验制作岩画拓片的步骤。
“通过LBE(Location-Based Entertainment)技术,我们建设了一个虚拟场景,在其中使用仿真交互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体验拓片制作的具体过程,文物对大家来说也就不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张敏介绍着当前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前沿“玩法”,并表示“这也是对文物的一种数字化保护”。
LBE互动技术的应用是张敏探索文博数字化体验的一个示例,多年来,他始终锚定智慧博物馆发展。
2018年1月,张敏正式创立杭州博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落户大运河南端枢纽、具有文化遗产集聚和博物馆群集中等优势的拱墅区。
借助区内丰富的文博资源,张敏一开始就把目光聚焦智慧文博领域。“最初做的是博物馆智慧导览,因为当时‘博物馆热’隐约有抬头之势,但是我们发现实际上讲解的使用率不足1%,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并不能理解文物背后的意义。”
于是,依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张敏带领团队研发了“博物馆云”系列产品。“通过小程序,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变成了‘智能讲解器’,公众也能与文物进行亲密‘对话’。”在智慧导览功能上线后,张敏惊喜地发现博物馆的讲解使用率增至近30%,数字技术助力馆内文物“活”起来,展览“多”起来,文化也“火”起来。
博物馆也有数据“大脑”
致力提升博物馆智慧化
秉承着“科技弘扬文化”的使命,张敏不仅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也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博物馆有了“大脑”。
2020年,张敏率领博物文化研发上线了全国首个实数智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文旅绿码。“在‘预约旅游’理念没有普及之前,博物馆管理时常面临高峰期人员拥堵等风险。而‘文旅绿码’通过科技手段,将游客入馆核验时间从两分钟缩短至10秒,甚至更短,使分时预约真正落到了实处。”杭州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实现预约旅游的城市。
目前,文旅绿码已经覆盖全国9000多家博物馆、景区,一站式提供实名制分时预约、智慧导览、VR云游等功能模块,实名注册用户7800多万,累计访问量高达8亿人次。
如果说文旅绿码实现的是单个场馆安全有序的智慧化管理,那么“文博大脑”的提出将推进博物馆群的高效治理。
“‘文博大脑’即云上全域智慧博物馆,其实是文旅绿码的2.0版本。但不同的是,通过该平台可以汇聚全域文物信息,助力各部门精准调取数据。集中式的管理也能够避免单一场馆重复建设信息化系统,有利于实现‘整体智治’。”
6年来,博物文化从小型微利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向更好的未来腾飞,而拱墅区也在积极护卫企业发展的“大后方”。2021年,博物文化成为“拱墅区十大文创新势力”,获得区级文创政策扶持。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博物文化还享受到相应的各类房租优惠、减免税费等各项政策福利。“今年,拱墅还推出了《2024年拱墅区高水平打造数字新城八大政策包》,其中,特别提到促进推广数字文化产品,这一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加之米市巷街道的各类助企惠商政策都为我们未来发展给予强大信心。”
作为拱墅区文化产业的一员,张敏正率领博物文化致力成为全球博物馆数字经济产业领航者。“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以‘文博大脑’等数字应用的交互联通,带动杭州与国际文博场馆的交流,讲好数字化的中国故事、杭州故事,也为拱墅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