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小巷,不时能见到长期停放的“僵尸车”。这些“僵尸车”犹如城市的牛皮癣,大家见之生厌。从7月1日开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为期4个月的“僵尸车”集中治理工作,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环境品质。
“僵尸车”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它们长时间停放不开动,不仅占据了本来就紧张的停车位,而且由于无人维护保养,零件老旧,还存在散发有害气体、容易引起火灾等风险。“僵尸车”挤占公共资源、影响市容市貌、造成安全隐患,必须得好好治理一番。
“僵尸车”成为顽疾,有着诸多原因。从源头看,“僵尸车”的来源极为复杂,有的是车辆出现了质量问题,车主既不维修也不处理;有的是车辆临近报废,车主嫌麻烦,干脆一弃了之……在处理方式上,由于“僵尸车”依然属于车主的合法财产,涉及公民财产的处置,耗时费力,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对“僵尸车”进行处理。
越是有难度,越是要知难而上、有的放矢,拿出有效手段治理“僵尸车”。从规章制度看,《杭州市“僵尸车”治理实施意见》已经对“僵尸车”的处置流程、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实际情况看,处置“僵尸车”的一大难点是无法联系上车主。对于这种情形,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按照无主财产依法处置。总的说来,治理“僵尸车”,要做到有法可依、多方联动、各尽其责、有序开展。
更进一步看,还应当强化源头治理,避免产生新的“僵尸车”。“僵尸车”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车主的主动弃置。对此,不妨加快完善二手汽车交易体系,在“以旧换新”的同时,推动老旧汽车进入二手交易市场,让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老旧汽车流动起来。另一方面,要简化汽车报废流程,降低汽车报废成本,鼓励引导车主主动报废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汽车,从源头上减少“僵尸车”的产生。
截至2023年末,全市社会机动车保有量达442万辆。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要及时有效处理与汽车相关的问题。“僵尸车”的存在,不仅仅是交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治理“僵尸车”,也是调整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关联着公众文明水平的涵养和提升。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不能任由“僵尸车”一直“僵”下去。这一课题,还需要交出令群众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