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历史,从艰难奠基到波澜壮阔,峥嵘岁月留下的遗存尤为可贵。工业遗产的生命力,本就超脱于时间,因此“重生”便不再是空谈。
这几年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工业遗存火起来的不少,不光是小河公园,还有近期对外开放的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
依托老杭钢工业遗存,它打造了绿色生态与潮流跨界的共生场景,以音乐季为引擎,吸引万名以上热情洋溢的电音爱好者齐聚现场,共同体验风暴电音节和万人草莓音乐节的视听盛宴。
作为大运河杭钢公园标志性项目的一号高炉在6月17日首次对公众开放;由原加工车间改造而成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将于明年暑假开业;未来,还将新增一处潮流艺术中心……
从油库到公园,从废弃的钢铁厂到极具标志性的音乐节举办地,在大力推广人文经济的当下,工业遗存的开发可谓是一片蓝海,大有可为。
以往,对于工业遗存的改造往往只停留在对老厂房内部空间的改造,但在杭州促进人文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中,它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工业遗存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史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价值。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遗存,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工业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 。
同时,它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通过对工业遗存的修复和改造,可以吸引游客,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例如,上海的1933老场坊和北京的798艺术区都是成功将工业遗存改造为旅游景点的案例。
工业遗存的改造可以带动周边社区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展览、商业活动等,工业遗存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工业遗存的再利用体现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现代设计与传统工业元素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空间,推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如,北京的首钢园区借助冬奥会传递了绿色简约的理念,杭州的这两个公园也通过合理的再利用,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
随着城市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工业遗存不再只是一种回忆和追思,更是一个“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宝库。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提升,将成为发展好一座城市人文经济必答的一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