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比北上广更有性价比”?年轻人为何选择来萧山
发布时间:2024-06-14 15:51:09

应届生适不适合留萧山?

正值毕业季,98年的山西临汾小伙常志昆手握录用offer,成功在实训单位转正“上岸”。再过一些时日,他就要入职位于萧山信息港小镇的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

算下来,小常已经是同事之间的“老面孔”了,他甚至比有的正式员工来这家公司还要早。2022年7月,作为西电杭州研究院第一批产教融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他,在信息港小镇D幢大楼中拥有了自己的小小一方工位。

每年毕业季,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生流入杭州。整个2023年,杭州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有39.7万名,其中有4.48万人“用脚投票”选择萧山。

他们是如何来到萧山的?自2018年引进第一家名校名院名所以来,萧山对年轻人的磁吸力在持续上升。目前,萧山七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引进高精尖人才25人,引进各类人才近5000余人,硕博学位或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80%。

这些年轻人为何选择留在萧山?引进的名校名院名所,是如何服务萧山本地产业的?让我们从常志昆的留萧历程中寻找答案。

2021年,23岁的小常告别了家乡的黄土地,提着一只行李箱只身来到杭州。

“诗里说‘江南好’,所以我就想去南方看看。”在对南方城市婉约气质的向往下,小常报考了第一年办学的西电杭州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让他兴奋的是,杭州这座城市与他心目中的南方印象完全吻合,没课的时候他会叫上同学去湘湖走走逛逛,他说,那是感受杭州江南韵味的好去处。

从办学第一年起,西电杭州研究院就主动打破高校传统学科组织模式,对标浙江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设置了工业软件、先进信息、集成电路、先进视觉、汽车电子、卫星互联网6个研究所。

小常所在的是集成电路研究所。第一年,他和同学一起在教室上“大课”,跟着学校导师学理论打基础。到了研二这一年,他被告知,自己要多一位“企业导师”了。

其实在小常那一届学生报到后不久,西电杭州研究院就发出招募令,面向长三角区域招募研究生企业导师,企业年均产值要在2000万以上,且具有不少于15人的独立研发部门。

于是,研二开始之前的那个暑假,在一场企业导师与学生的双选会上,小常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企业导师——地芯引力的技术骨干“邱工”,他恰巧是西电杭州研究院的在职博士,算起来,小常还要喊这位“邱工”一声师兄。

来到企业,跟着企业导师学什么?

西电杭州研究院的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写明,学生若想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其中一个条件是,围绕企业现实需求,以创新方法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现实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并撰写相关技术报告。

地芯引力的主营产品为手机配件芯片,涵盖电源管理芯片、音频芯片等门类。一个芯片由若干个模块构成,小常他们所要做的,是专注于某个特定模块优化性能。用形象的话说,就是在“在电路板上作画”。

在同为90后的邱学长的指导下,小常很快上手了业务。一般来说,企业培养一名成熟的工程师需要三年,而西电杭州研究院的学生从研二开始便走入企业,毕业后可直接留企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大大减少了培养成本。

与一座城双向奔赴

算上小常在内,这一届选择来地芯引力实训的产教融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有八人。小常说,他们八个总是结伴上班,打两辆车刚刚好。从学校宿舍到地芯引力的二十分钟车程中,他们常常聊起各自的企业导师。小常则说起,带教他的邱学长工作了几年,就在杭州买了房,这让小常对于未来留杭工作投注了更多期待。

一个青年选择一份工作,也是在选择一座城市。对于小常来说,要在萧山定居下来,显然远不止“江南韵”这一个驱动理由。

来杭州读书之前,小常在互联网上检索到的萧山,是“宝马赠英雄”的高光时刻,是数不完道不尽的民营企业家办厂故事。萧山是制造业大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年来,随着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智能物联、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均涌现出新职业新机会。

萧山留给年轻人的造梦舞台还在持续扩容。2023年7月起,萧山开始整合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西电杭州研究院等七家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职能部门、创投基金、科创企业等多方力量,组建起“北斗七星”科创联盟。依托“北斗七星”的领航作用,一批新兴产业赛道正在萧山崛起,这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一份体面的薪资,一个融洽的团队,一个上扬的产业……萧山为像常志昆一样的青年提供了广阔的造梦舞台。

说起来,小常的老家比起杭州其实离北京更近,他的高中同学中也有不少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去北京发展,但小常笑着说,“不是北上广去不起,而是萧山更有性价比”,从生活成本、居住舒适度、城市潜力等角度考虑,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换道转型中的萧山,对于青年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北上广。

到一线解决真问题

和小常一起来地芯引力实训的八人中,目前有三名选择毕业后直接留在这家公司就业。

“我们研究院首届毕业生的留杭率为25.67%,留浙率28.74%。”西电杭州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韩光满怀自信地说,未来这一比率还会继续上升。从生源结构来分析,研究院招收的第二届、第三届学生中浙江及周边省份户籍的比率在逐年增加,他们将来毕了业,留杭工作是上乘之选。

韩光还提到,研究院已经向本部建议,增加对浙江投放的本科招生指标,这样一来,浙江户籍的学生在西安读完本科后,一旦考取本校研究生来杭就读,毕业后就更方便直接留浙留杭工作了。

以“北斗七星”科创联盟为主体,萧山持续探索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订单式”产业人才。仅拿西电杭州研究院来说,成立三年来,研究院在院师生就已超过2000人。研究院共聘任268人作为企业导师,他们均为企业高水平科研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审视,截至2023年底,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2.3万件,然而,《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萧山正在探索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连接起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是解决高校实验室与市场脱节的有效路径。

韩光认为,高校要培养更多一进企业就能上手的工程师,学生要在读书期间就走入企业研发实验室,去一线解决真问题。

过去近两年里,常志昆和同学通过西电杭研院与企业共建的“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平台,产出了不少成果,“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围绕企业关于电量计上使用ADC的技术难题来展开的。”常志昆说。



来源:潮新闻   作者:策划 张留 文字 王心慧 蔡卡特 毛越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