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以整个5月为期,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并以打折优惠、活动套餐等吸引游客到来。而就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把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源自对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的纪念。“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1613年的5月19日,他以饱蘸欣喜的笔触,在《徐霞客游记》中写下上述开篇首句,自此开启毕生游历。“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古往今来,无论河流隔阻、山川险峻,都掩不住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挡不住人们探求自然和真理的脚步。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能全面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服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绩有目共睹。今年以来,旅游业呈现加快恢复、提质增速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从春节假期到清明假期再到“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一段时间来,一个个“网红城市”轮番“出圈”,接住这“泼天富贵”,各地严打强制购物、高价宰客、黑车揽客等行为,全力提升游客体验,倒逼治理能力提升,着力打造最优旅游环境。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要努力开辟更多“诗和远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多个长假,去往小县城和乡村的“反向游”越发成为热点。人们愿意借助短暂假期融入一地生活日常,这突显文旅发展新方向,也为小县城融入大文旅开辟全新赛道。以浙江为例,到余杭体验中泰竹笛制作过程,了解竹笛发展历史;到武义婺州窑艺术馆感受陶瓷文化,体验手工拉坯;在温州泽雅镇体验传统生态造纸古法;走进上虞谢晋故里,去一探乡村电影博物馆里的光影秘密……持续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浙江乡村整体设施环境日益提升和改善,乡村博物馆建设也方兴未艾。在乡村感受家园美好,去乡村博物馆打卡乡愁记忆,以之为公共文化普及载体,“文化近郊游”越发成为新时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动旅游业增长,正是要立足“文化+旅游”,借力乡村振兴,反哺乡村振兴,扎根广袤乡村,深耕乡土文化,一体拉动乡村民宿、餐饮、特色农副产品售卖、乡村研学、农耕文明及非遗体验等增长,以此触摸中国故事,实现富民增收,满足美好期待,从而蹚出一条依托乡村经济发展、做大乡村文化游、产业游、特色游的旅游业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