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跨区域 缩差距 强运营 萧山探索全域共富美好图景
发布时间:2024-05-20 14:49:59

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村,奔向共同富裕,始终是温暖人心的目标。

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指标“一增一减”展现了萧山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态势,彰显了萧山从“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的决心。一方面,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75元,同比增长5.0%;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0,比上年同期低0.04个百分点。

城市与乡村,从二元结构到融合一体化发展,步伐正在加快,潜力日益释放,一幕幕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一个个产业兴旺的生动缩影,展示了共同富裕萧山样本的丰硕成果。

区域差距 “点题”——协同联动打造新地标

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向南,穿过冠山隧道,再过十五分钟车程便抵达高架最南端的河上镇,这里是萧山的“膜”界—膜材料小镇正在这里迸发“数实交融”的澎湃动力。

前不久,小镇“链主”企业科百特在河上拿下最新一块工业用地,将用于半导体超纯水制程中至关重要的氟材料及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在河上深耕14年,科百特不仅成为萧山百强企业前五强,更成长为世界先进的创新型膜过滤企业,用科技创新点亮“膜”法。它对河上、对萧山的积极“回应”和美好“拥抱”,体现在90%的厂区在萧山、90%的营收在萧山、近100%的税收在萧山。特别是近五年,科百特在半导体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持续发力,跑出了年均复合增长率30%的加速度。

当然,年轻的科百特为河上“引流”近万名年轻人之后,带给这座千年古镇的,不只是经济产值上的“加法”,更是区域能级上的“乘法”,让曾经“偏安一隅”的河上晋级为萧山工业经济的“新一线”。可以期待,膜材料小镇的未来,不仅仅是用科技创新点亮“膜”法,更是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融合,找到更多的发展路径,在绿水青山间点亮杭州的新“魔”法。

事实上,这样的“魔法”案例在当下的萧山南部比比皆是。比如在戴村,吉利集团投资7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从签约到投产,不断刷新速度,拿地到开工22天,9个月后首条生产线投产。前不久,它又与戴村镇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联盟。这让戴村犹如一个跃起的“惊叹号”,开启它的“新时戴”。

萧山南部的突围,得益于“中国视谷”在萧山的战略起笔。打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的大杭州战略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南行,扎入萧山南部青山绿水间,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也进一步夯实了“富”的产业基石。以“大杭州”的区域格局之变,撬动萧山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显然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这一跨区域产业共富模式的深层次逻辑。南部乡镇的乡村多元价值在这一轮战略局中不断被发现,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新路子,不断缩小区域差距,让乡村实实在在享受新型城市化成果。

据悉,在做优核心区13.4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将适时推动扩园发展,着力打造湘湖视觉走廊、义桥智能设备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整体形成北部研发、中部孵化、南部智造的链式布局,擦亮中国视谷产业地标,不断推动“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新跃迁。

未来,这种跨区域产业共富的新模式还将在萧山更多区域复制。前不久,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规划正式发布,它将重磅打造一条钱塘江创新轴,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产业地标。这当中,萧山又是“重中之重”。沿着钱塘江由西到东,战略打造“中国视谷”窗口园区、钱江世纪城、江南科技城、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高能级产业平台。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看来,沿江而走的创新要素汇集,向江两岸不断赋能,推动拥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并通过“点”上入手、“轴”上发力、“群”中落地的方式,让一条“轴”带动一个“群”的跃迁,让杭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更具竞争优势。

沿着钱塘江,萧山正推动中、东、南三大区域板块高度协同、特色差异发展,通过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在新一轮攻坚中再造萧山发展新优势。

城乡差距 “破题”——治理与发展共建新格局

区域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攀升的同时,百姓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前不久,“戴村映山红+”正式上线,它由五年前的戴村工分宝升级而来。在原先“治理侧”的基础上,增加“发展侧”云上戴村的8个文旅服务场景,整合乡村的农特产品、旅游资源、文创资源、产业资源等,形成“治理+发展”的双螺旋结构,进一步完善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与发展新格局。目前,该平台日活用户3700余人。

萧山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场从2019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乡村治理实验,让当地的乡村多元价值被不断发现,也打开了共同富裕的新通道。

近年来,萧山以“大治理观”为切入口,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以强基固本的理念,创新打造“智慧印章”系统、区镇村三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治理领域的共富场景,持续夯实强村富民的治理之基。比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线上+线下”全域启用,在全省率先形成区-镇-村“1+22+N”三级联办兜底格局;“智慧印章”系统,实现远程审核、落印和留档“全闭环”,审批效率提高97.42%。

在“城乡一体”推进的共同思维下,萧山不断加快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充分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比如萧山在全面擦亮“尚学萧山”金名片、为萧山“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的过程中,战略谋划“南部教育共富工程”。这是个一揽子工程:将新建城乡“1+1”紧密型教育集团14个,推进南部山区5镇街跨层级跨区域名校集团全覆盖。萧山将创新组团式帮扶机制,由城区优质学校选派校级干部1名、中层干部2名、骨干教师至少3名,赴结对学校开展蹲点指导,通过资源共享、教研共融、教学共通、考核共进等方式,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重点培育区域优质学校6所,撬动南部教育跨越式发展。

萧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和城区相比,萧山南部过去受山区条件限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教育底子较薄。“从全域教育共富的视角看,为南部5镇注入‘教育活水’,是萧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密码。而‘南部教育共富工程’就是‘教育活水’。”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200万的区、县(市),萧山在加快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道路上,将持续探索实践“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的迭代模式。接下来,萧山还将聚焦数字赋能,紧盯“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破解“急难愁盼”民生热点,在婴幼儿照护、优质学位供给、职业教育提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养护一体化发展、住房租购并举等方面持续发力攻坚,打造更多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公共服务从人人普惠“有所享”,迈向更高水平的“有优享”,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

收入差距 “解题”——“农文旅”融合成为新风口

如果说“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破题,让萧山发展更均衡,那么“收入差距”的深度解读,则是百姓生活幸福最好的证明。如今在萧山,乡村的“玩法”愈加多样,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拉动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在义桥镇皇天畈粮食功能区,连片的小麦随风摇曳、美不胜收。“90后”新农人丁钱华除了经营千亩良田,还在稻田里开了一家“去野”咖啡屋,在咖啡屋里卖自产的大米和菜籽油,在稻田里开起了小火车,把青少年研学、亲子派对开进了稻田。截至目前,咖啡屋客流量已超6000人次,共售出大米3吨、菜籽油280瓶、咖啡2900杯。眼下,像皇天畈这样的“田园综合体”早已不是“个案”,从“盆景”变成了“风景”。今年五一假期,星空小镇、三清园户外公园等成为更多游客的乡村目的地,沉浸式体验“花式”乡村游。

据悉,在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中,萧山通过打造“共富工坊”“文创街区”等载体,让农文旅融合成为共同富裕新风口,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收益和经济增长点,也为强村富民启动了“新引擎”。以省级共富实践观察点“映山红”共富工坊为例,它由镇、村、企三方共建,五年来已累计销售各类特色农产品29000余公斤,营业收入达3000余万元,人均月增收2100余元,辐射带动淳安、遂昌、仙居、武义等山区26县建立了20余个工坊产品供货基地,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头雁”培育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青年发展型城区的建设,萧山将推动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让萧山的好山好水、美丽乡村等,留住更多的年轻人,这也同时引出了萧山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又一个改革亮点。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一个关键解法,就是以乡村运营为切入点,跳出传统的“乡村单独发展”定位,打破村域和镇域边界,联动社区、乡村、企业三个基本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配置改革。比如传化的“谢径安”,就是打破边界的一个经典实践案例,它是浦阳镇谢家、径游、安山三个连片村的总称。去年6月,由传化集团深度参与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正式启航,以政企共育现代农业样板地、产村融合共富乡村示范地、共建共享和美生活向往地为总方向,努力打造萧山新时代“千万工程”金名片。

从全区层面看,萧山推动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方面,也在持续竞跑。前不久,萧山宣布实质性启动乡村运营和资源共享两大区级平台的建设,以更精准、更系统的资源整合,推动乡村运营改革。比如区级乡村运营平台将发挥萧然绿色发展集团作用,打造跨乡镇精品路线,首批启动6个乡镇7个村,实施区级统一的运营计划、线路开发、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持续擦亮“千万工程”源起地金名片。首批试运营的临浦镇横一村、瓜沥镇梅林村、衙前镇凤凰村、戴村镇佛山村、进化镇欢潭村、进化镇大汤坞新村、义桥镇昇光村已领到了乡村运营“精品线路”合作书。此外,萧山还将出台乡村振兴人才政策,针对其中的乡村经营人才,已正式启动“兴乡人”计划,今年将培育十名“兴农人”,创新探索出一套具有萧山特色的乡村运营新模式。

诸多实践反映到经济层面,则是“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萧山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城乡收入倍差缩小也逐年缩小。据悉,萧山接下来将以打造收入差距缩小样板为目标,耕好共富的试验田。通过持续推进扩中提低行动,重点创新收益分配模式,聚焦重点人群精准画像等举措,奋力跑出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度,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群众性共富创新局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萧山微融圈 施超 记者 方亮 何文静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