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城市信用共享大数据平台(即“钱江分”系统后台)。
拱墅区小河街道,一家企业曾因违反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规定而受到行政处罚,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代办“信用修复”。9时49分在线提交申请,15时01分系统显示该公司信用修复“审核通过”。
“信用小‘污点’会影响企业商誉,在招投标、申请政府补贴、融资贷款、上市等企业发展进程中形成大‘堵点’。”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卫峰说,拱墅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系统,今年2月,还全面推行全链条“帮办代办”服务,打通信用修复“最后一百米”。
信用,一头连着城市声誉和未来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道德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强。在杭州,只要是工作或生活且年满18周岁的市民,无论户籍归属,只要点点手机,几分钟就能开通自己的城市个人信用分——“钱江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522万人开通 “钱江分”。
无论“钱江分”还是“信用修复”,都是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功范例。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首批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2002年2月,杭州市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多年来,杭州市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向纵深挺进,信用之风润泽杭城,信用果实可感可知。
而今,杭州从“新”出发,乘“信”远航,擘画攀登行动路线图,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助力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
信用不只“有价”,而且“价值连城”
“五一”假期刚过,喜提offer的王珊开始“租房”。打开某租房平台惊喜发现,她的“钱江分”可以享受信用权益。“凭钱江分可以打折,超过700分有八八折,一年能省好几百元呢。”王珊对未来的工作更添信心。
“世界读书日”这天下午,“新杭州人”王凯正刷着朋友圈,接受《一份来自钱江分·信用借阅的深情,请查收》的推文“安利”,他在“钱江分”小程序花了38个“浪花积分”,兑换了6元借阅免邮券。很快,王凯就收到同城快递送来的5本书,不花一分钱借书到家。
“钱江分”共有大小60多个功能项,覆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住房租赁、旅游生活、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串联起市民绝大部分日常生活场景。
眼下,“钱江分”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钱江分”运营负责人介绍,平台目前已实现杭州、厦门、宁波、郑州、天津、成都等14个跨城市信用分互认,跨区域信用应用场景互通,真正让城市信用分“价值连城”。
信用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钱江分”系统后台实时更新个人信用评分,用信履约、遵纪守法、荣誉奖励等数据勾勒出一幅幅“个人信用画像”。在“钱江分”的加持下,个人信用可“画像”可“变现”,信用一“测”便知,信用分一“点”就能使用。
实现“把信用分当钱花”之后,一种能够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到“信用有价”的新型信用评价机制已初具规模并发挥积极效能。
政务服务“一小步”,便民惠企“一大步”
上午9点多,拱墅区小河街道远洋商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代办员”李筠接到“求助”电话:一家社区企业参与招投标,需要尽快办理信用修复。挂断电话,李筠立马登录修复系统,熟练走完修复流程,看了下时间,用时45分钟。
为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服务创新,切实提高信用修复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拱墅区推出了一批全新的改革举措,逐步打造形成一站式、多领域、全流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用修复增值服务新场景。
政务服务迈出“一小步”,便民惠企前进“一大步”。“过去信用修复业务办理缺少统一的网上办理渠道,企业需要线下跑到处罚部门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的材料,中间遇到材料不齐全、信息填写有误等情况,难免要多跑上几趟,甚至还要多跑几个不同的部门。”拱墅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科负责人李皖豫说,“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系统上线后,企业只需要通过‘浙里办’统一入口进行线上操作,可以实现‘一次不跑、全流程网办’。系统还打通了多平台数据,实现了‘一处申请、全平台修复’。”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开展企业‘信用提升’行动,强化信用培育,建立健全事前‘合规提醒’、事中‘精准监管’、事后‘高效修复’的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闭环服务机制,积极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诚信氛围。”唐卫峰说,涉企信用服务既要做到有事快办,又要做到无事不扰。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杭州全市将全面推广拱墅区的试点经验,尽快让杭州企业都能享受到信用修复“一次不跑”。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从“被动受理”到“提前告知”,从“多套材料”到“信息互认”,从“分散提交”到“集中办理”,从“去多部门跑路”到“一网通办”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增信赋能。
“城”心“诚”意深耕政务增值化改革“试验田”
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化人与人友好往来、降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树立城市信用品牌和声誉、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影响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自2002年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杭州取得了一摞厚厚的成绩单——杭州市、建德市入选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杭州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省首个社会信用立法的城市;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两度荣获全国“示范性平台网站”;开展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实现“一端申请、一纸证明、一秒出具”全流程线上办理……
厚积20余载,杭州努力用“诚”意换得全城满意。老百姓说,有了信用,与人交往更舒心了,城市生活更美好了;企业家说,有了信用,交易成本更低了,市场环境更令人放心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在每一个细微堵点上“慢慢磨”,在每一个复杂难点上“大胆试”,在每一条落地对策上“反复测”,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杭州将进一步夯实信用支撑“底座”,全力打造全域全链的信用长效机制,奋力打造“最讲信用的城市”,让信用力量在这里不断生长。
个人信用端,“钱江分”场景的拓展今年向区县深入,以支持区县高质高效推进“一区一特色”信用应用场景落地。
企业信用端,杭州将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推动全链条协同配合,进一步强化“服务-监测-治理”智慧化闭环。
监管和服务端,杭州将聚焦招标投标、房地产开发、建筑垃圾清运和预付式消费四大领域,以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双轮驱动为重点,探索构建全要素、全链条行业信用体系,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信用治理场景和案例。
“增值化改革,有‘增’才有‘值’。下一步,深耕政务增值化改革的‘试验田’,杭州将在持续优化巩固基本政务服务的基础上,紧盯市民、企业需求,为其提供更精准、更多元、更广域的‘信用+’服务。”市发改委法规处(信用处)处长吴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