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日前以《古村落有了新“活法”》为题,报道当下各地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展现保护新成就新活力。数字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将六批共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世界规模最大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通过活态传承、系统保护、科学发展,不少传统村落“火起来”“亮起来”,在文旅融合方面显现活力,传统价值得以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等多个纲领性文件下发,系统部署了传统村落保护,较早完成了顶层设计,及时遏止了古村落大面积消失的势头,也为“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各地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着眼长远进行文化根脉守护、文明基因传承,大力建设乡村博物馆、文化大礼堂,“复活”乡风民俗、活化传承各类文化遗产、非遗技艺,为传统村落进一步塑形铸魂,也使得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相偕而行。
古村落,新“活法”,“活”在哪?总体看,当下各地以传统村落保护为支点,不断嵌入“文旅+”“文化+”“互联网+”等,以乡村游带动富民增收、产业兴旺,反过来,“文”“旅”两旺则反哺乡村振兴。清明节小长假,笔者也偕家人去往安徽绩溪一游,从当地的上庄古镇到千年里仁再到古村龙川等,寻历史文脉,赏美食美景,所到之处,景点及周边几乎家家开餐馆、办民宿,好一派热闹繁忙景象,也浓缩了当下全国传统村落保护方兴未艾的图景。
持续激活传统村落,实现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就是要留住历史化石、文明胎记、文化乡愁。印发于2021年9月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无数传统村落在一代代村民日常生活中,承载起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保护传统村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以更多新“活法”推动“迭代升级”,让传统村落“活过来”、旺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