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乐享安宁也是一种权利
发布时间:2024-03-22 15:27:36

小区旁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窗外的广场舞音乐过于喧闹,隔壁装修的电钻声此起彼伏……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困扰。不少人调侃,“我想静静”有时成了一种奢望。拱墅区文晖街道的新德佳苑小区,最近用上了一“神器”——广场舞“定向音响”,让声音定向在局部空间传播。“静静”的小区,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这一切,得益于“宁静小区”创建。

乐享安宁也是一种权利。尤其是今天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守护“安静权”的意识越来越强、需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噪声污染通常面临这样的困境:在法律层面,相邻环境噪声污染并未超标;但道德层面,小区各类噪声确实影响到了他人。此外,由于噪声污染存在取证难等原因,“诉讼之路”也并不容易。

“大分贝”噪声之下,如何维护自己的“安宁权”?杭州创建“宁静小区”就是有益的探索。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打造‘宁静系列’品牌,建设50个‘宁静小区’、20个‘宁静工地’、10个‘宁静公园’”。实际上,“宁静小区”的创建也是治理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在社会转型期和利益多元化时代,每个人都是社会治理主体,每个人都要面对其他利益主体,治理末端的畅通无阻,有赖于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支撑。比如,拱墅区文晖街道针对“扰民但不超标”“违法但难处置”“扰民但难避免”等问题,创新打造了“双三方”协调治理模式,先由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出面,无法协调的情况下,再由街道、执法部门、社区联合处理。

当然,创建“宁静小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居民共同生活的环境道德素养。同住一栋居民楼,人人都应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可能不打扰他人的正常生活。“想静静”的你我,不能“自己想静就要听不见一分贝,自己想嗨就忘了全世界”。有公平的规则、公正的执法、理性的协商,社会的公共理性和协商精神就有了生长的沃壤。反过来,这种理性的成长,也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坚强基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郑莉娜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