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西湖区又有新动作——近日,西湖区举办校地党建联建推进会,全面构建区校合作新模式,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
会上,西湖区发布了“且留下”——小和山科学城“链式”党建品牌;小和山科学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4个功能性党支部授牌成立,为小和山科学城发展集聚红色动能。值得期待的是,西湖区与属地高校、科研院所干部“双向互派”工作正式启动,开启了深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强双方青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什么是“双向互派”?可以理解为“一线干部”与“最强大脑”交叉任职、换位思考,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交流锻炼一段时间,以促进年轻干部成长。企业人才来到学校,看看学校里面在做哪些研究;平时在做教学科研的老师深入企业,也能够了解企业的需求。
“学校老师从讲台到企业一线,跨出的这一步至关重要,关乎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老师再回到实验室,带着研究生一起做一些相关的研究,产业化的成果才能真正落地。”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戴光麟表示。
会上,浙江工业大学校友产业园项目、浙江科技学院中德科创中心项目、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和山科学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迈享”就业创业基地项目、小和山医教融合康养协同创新基地项目等5个项目进行了签约。
“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和山科学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目标是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拓展合作领域,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助力辖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方美玉表示,接下来,双方将在就业招聘、产、教、学、研、孵化创业和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近年来,西湖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积极深化创新强区、人才强区首位战略,充分发挥辖区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全面构建区校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摸索出了“资产盘活+资源协同”“技术领衔+市场驱动”“区校共建+产城共融”“多元服务+创新载体”四种模式,做深做实校地“大工委”“艺术村长”“小哥学院”等校地党建联建品牌,打造“高校经济”2.0版,形成了具有首创性、全域性、可持续性的“高校经济”西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