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在“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机制”上 推进杭州勇立创新开放的潮头
发布时间:2024-03-15 15:37:21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教育、科技、人才是最大创新资源。坚持这三者统筹推进,既是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这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科教以及人才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促使我们要充分认识一体化发展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科学把握实现一体化机制所需要的发展逻辑。

充分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机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

教育、科技、人才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宝贵的资源,这三者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一体化发展推进中,教育首先处于基础性地位。“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作为一个互为支撑、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就在于教育。时代越是向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重要。其次,科技起到动力助推作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这使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在一体化发展中起到主体支撑作用。无论是教育发展还是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离开了这一支撑,教育和科技便成了无米之炊。党的百年征程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也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巨大动力。

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的思路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党的十八大以前,党和国家在战略部署中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教育和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节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彰显了以更大力度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决心和气魄。

科学把握“认识差异、重在融合”是构建一体化机制的发展逻辑

认识自身差异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知道,这三大领域具有天然属性差异,教育具有公共服务属性,这决定了政府是教育资源的主要供给者;而科技、人才既有公共属性,又有市场属性,这决定了两者既需要政府供给,也需要发挥市场作用。此外,教育、科技、人才也有着资源配置差异。实践中它们都各自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够用”“用不上”“不好用”等现象,也面临着资源配置错位、低效转化等问题,成为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构建一体化机制中,融合发展是其发挥作用的必要路径。以杭州为例,其凭借创新精神、区位优势以及文化积淀,在教育、科技和人才方面展现出强发展能力。一方面,杭州积极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包容性教育环境,鼓励教育机构进行资源共享与合作,并通过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较好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另一方面,杭州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效促进了创新型企业增长,形成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此外,又通过打造开放的人才环境与强化人才引育策略,使得人才政策成为展现杭州城市吸引力的一张“金名片”。这些举措既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领域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这三者良好发展的积极探索。

奏响一体化发展“三部曲”,推进杭州勇立创新开放的潮头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水平教育、科技发展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唯有始终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才能使“最大创新资源”发挥最大创新效能,形成支撑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一,全面提升统筹型治理,奏响一体化发展“前奏曲”。治理体系的统筹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教育科技人才贯通、产学研融合作为着眼未来的长期战略支点”。为此,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要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积极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有组织科研机构和各类科技基金的教育及人才培养功能。同时,也要系统深化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中的长周期绩效管理模式,重点评价研究质量、原创突破和实际贡献;探索建立统一公开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管理平台,减少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

第二,全面加大制度性开放,奏响一体化发展“协奏曲”。制度性开放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加快汇聚全球一流国立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型企业等优质资源,高水平推进与省部属高校战略合作,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充分发挥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在协同创新与人才吸引方面的作用,选拔支持一批全球拔尖创新青年人才,加快培养下一代工程科学家和技术企业家。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开放环境,依托先导型产业率先促进全球化创新研发活动,加快培育全球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形成创新集群。

第三,全面推进融合式创新,奏响一体化发展“进行曲”。融合式创新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要进一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推进以建制化、成体系模式开展有组织的协同创新,在重大科技攻关中形成集教育、科技、人才为一体的融合式创新生态系统,进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强化使命导向的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布局,加大对前沿探索类、先导性、重大工程基础研究的稳定性支持。进一步实施精准化人才引进机制,加快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

(作者系杭州市富阳区委党校教师,杭州市委党校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成鸿静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