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
去年以来,余杭区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重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推动一大批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以项目建设撬动更多投资,为余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这一年,围绕打赢项目建设投资攻坚战,余杭把握“稳”的前提,找准“进”的方向,盯住“上”的目标,谱写“新”的篇章。
扩大有效投资 一个新纪录诞生
岁末年初的重要仪式感之一,就是晒“成绩单”。
2023年,不断攀高、追求极致的余杭,再次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数字刷新了一座城市的维度,投资拉动着一个区域的发展。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就要把钱花在“刀刃”上。那么,余杭的千亿投资都投向了哪些优质的重大项目?
答案就藏在余杭目前最突出的特殊需求上:一是增强“经济第一区”的产业发展动能;二是提升与“城市重要新中心”相匹配的城市能级;三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未来将被两幢三棱锥型建筑点缀出别样风采。这就是vivo全球AI研发中心,预计在2026年完工投入使用。届时,该项目将作为vivo全球人工智能的研发总部。极有可能,未来大家手机里的AI算法,就“诞生”于此。
vivo全球AI研发中心尚在建设中,菜鸟总部园区已建成投用,阿里全球总部、万劢德数字文化创意中心基本竣工,抖音、vivo、仁和里·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余杭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底气十足。
聚焦形成新增长极,余杭还积极推进小电智能设备项目、传诚科技项目、博拓生物科技项目、星耀无人机制造基地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对拉动余杭有效投资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夯实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离不开创新优势的持续加码。
作为浙江首个“国字号”大科学装置,浙江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实验大楼已结顶,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室内外装修施工中,有望在今年投入使用。这也意味着,这个产出前沿成果、突破关键技术的“国之重器”,将成为余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
如果把杭州城市新中心当作一本书,那么新中心中轴线就是需要精心设计、用心描绘的城市封面。位于该中轴线上的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目前也在加足马力建设。
这将是新中心功能最齐全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对标国际赛事建设专业足球场(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将满足演艺活动以及周边居民健身需求,总投资高达95亿元。不久的将来,余杭人再也不用看着“别人家的球场”而眼馋了。
紧扣民生需求,余杭还要通过一大批社会民生项目的加快推进,来做强城市功能、做美城市环境、做优城市品质。中西医结合医院、官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钱江经济开发区的东山区块安置房项目等一大批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进度条”也持续拉满。
重点示范项目加速落地,重大产业平台加快构建,重要民生配套加大建设……余杭扩大投资的额度里,满载着这座城市的雄心与活力。
抓好重大项目 一批新项目开工
杭州未来第一高楼“金钥匙”目前施工至负一层,第二高楼“金手指”施工至12层;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二期整体工程进度95%,多个地块的办公楼已交付启用;拥有十五年长学制的天元公学西站校区,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楼主体施工全部结顶……
新年伊始,余杭处处皆闻奋蹄声。从拔地而起的城市地标,到昂首挺立的产业园区,再到雏形初现的民生项目,一个个施工现场你追我赶、竞相建设。在余杭这片热土之上,跨越赶超的脚步铿锵有力。
项目建设一头连着当期需求,一头连着未来供给,既等不得,也拖不得,唯有快马加鞭、分秒必争,才能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推动区域发展的“稳增长”。
2023年以来,余杭注重综合施策挖掘潜力,着力抓投资稳增长。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多渠道拓展项目要素支持,统筹做好投资项目资金争取和保障,用足用好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奖励政策,高位推动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强化项目投资精准攻坚,余杭区聚力短板弱项,聚焦堵点难点,靠前服务、深化协作,用好“两级专班、三级协调”机制,推动项目问题清单式闭环管理。例如,针对阿里系相关重大项目,余杭不断完善环阿里产业链和创新链,确保钉钉总部、传励科技等项目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余杭区还深入实施新增工业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机制,出台了《余杭区新增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一计划(新增工业用地项目推进计划)、三阶段(谋划生成阶段、项目审批建设阶段、项目运营达产阶段)”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形成项目从招商盯引到达产复核,土地从征地拆迁到达产复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去年6月29日,良渚新城通运产业园地块四项目在土地合同签订当天取得施工许可证,成为余杭区首个实现“拿地即开工”试点工业用地项目。
多措并举之下,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纷纷按下“快进键”。截至2023年12月底,余杭区各省级重大项目均已开工建设,26个省“千项万亿”、5个“152”、10个省重点、68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6.2%、137%、143.3%和146.2%。
争取资金支持 一串新成绩出炉
“汇万山之水于一溪,下关杭嘉湖三郡田庐性命。”从古至今,余杭历代先民不断修建水利,让原本不宜农耕的滩涂嬗变为肥沃耕地、富饶平原。西险大塘正是其中一个闪亮的符号。
西险大塘依东苕溪右岸而建,始于余杭南湖分洪闸,终于德清大闸,全长44.6公里。
2023年3月,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实现全线开工建设,围绕“有效根除杭嘉湖平原防洪屏障——西险大塘堤防渗漏、滑坡等风险隐患”目标,着力将杭州主城区防御东苕溪洪水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
重大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而如果能列进国省市计划“盘子”,对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意义重大,也将为本地区争取到更多发展红利。
在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推进过程中,余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项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被纳入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2023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11亿元,跑出了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度”。
这一生动案例是余杭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的高光之一。事实上,余杭在2023年间充分挖掘重大项目综合潜能,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要素保障,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
余杭区一季度、三季度分别获全市投资赛马激励第二名和第一名;
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五常荆山安置房项目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2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2023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33亿元,额度位居杭州市第一;
以余杭区西溪印象城为目标资产的中金印力消费基础设施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
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助力重大项目“提质增速”,余杭践行的理念是“谋在先、干在前”。
一方面,加强培育,做优项目储备。余杭聚焦投资政策支持领域,按照符合领域项目应储尽储原则,形成备选项目清单库,确保“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建立项目前期联审联办工作机制,统筹项目推进事宜,提高项目成熟度,为争取上级资金创造更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精准研判,把握政策机遇。在实际工作中,余杭主动向上沟通,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各项投资政策的研究分析和对接落实。
此外,通过准确把握项目申报要求,余杭变“被动审核”为“主动服务”,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审核把关支持领域、审批情况、计划开工时间等是否符合要求,合理研究制定实施效果指标和过程管理指标等绩效目标,高效组织申报。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保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理念,全力全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重大项目的关键支撑作用,朝着“固定资产投资再超1000亿元”的目标快步向前,为奋力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积蓄新动能、谋划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