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15位青年科学家获奖。他们平均年龄33岁,研究成果分别覆盖硅基光电子、纳米电子器件、细胞重编程、胚胎发育等多个关键领域,已在各自领域有前沿性的探索突破,并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
达摩院青橙奖评选面向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学者,旨在发掘有潜力取得突破性成就、有望成为中国科研中坚力量的新星,支持他们勇攀科学高峰。每位获奖者将获得由阿里巴巴公益专项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万元奖金。
有别于一般的科学奖项评选,青橙奖选拔摒弃传统的论文和资历评审标准,重视技术创新、应用落地与实际影响力。
15位获奖者中,有4位来自浙江,分别是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杨宗银,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冯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刘晓东,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王睿。
杨宗银最知名的研究成果是研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用半导体纳米材料替代了传统光谱仪中用到的光栅、探测器阵列和准直光路等大元件,将光谱仪的尺寸缩小至传统光谱仪的千分之一。光谱仪微型化,也为这一领域的应用落地、产业化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无创血糖检测,是杨宗银目前最关注的应用领域之一,用捕捉葡萄糖光学信号的方式,帮助糖尿病人群早日摆脱每天扎手指测血糖的痛苦。
冯毅从事的天文学研究则需要捕捉宇宙的信号,“我要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开宇宙星体的奥秘。”发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与天文计算方面的优势,冯毅通过FAST观测到了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为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西湖大学今年有两位青年学者摘得青橙奖。研究细胞重编程技术的刘晓东,他通过人为干预(转录因子或小分子)手段,将衰老细胞逆转为年轻细胞,将疾病细胞逆转为健康细胞,将成熟体细胞逆转为胚胎干细胞,对于人类抗衰、延长生命周期、新药试验、医学进步等有重大意义。
刘晓东和团队最新的突破是在皮肤细胞重编程中,首次构建了类似人类发育中第五天的胚胎结构。这种由干细胞人工合成的胚胎结构,让我们得以更好地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在人类生殖技术优化和类器官药筛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王睿从事的研究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光伏材料的设计与开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09年问世,但这种新型材料在当时的转化效率仅有3%。在光照下极为活泼的钙钛矿,很容易产生结构的崩塌,“续航能力不足”也限制了它走向大规模应用。
克服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是研究中的难点。可能就连王睿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项研究突破,来自喝咖啡时的“灵光一现”。2018年,正在喝咖啡的王睿突发奇想查阅了咖啡因的结构,他发现这个结构上有两个官能团,正巧与团队此前研究发现能控制钙钛矿结晶、使材料生长更好的官能团一样。在将咖啡因添加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后,电池的输出功率居然真的大大提高。这一喝咖啡喝出的发现,被Joule期刊收录。
2019年,王睿再次从两种饮料成分——茶碱和可可碱中找到了钙钛矿表面缺陷的修复方法。在茶碱的加持下,钙钛矿电池创造了连续工作500小时的新记录。这一成果登录Science杂志,并向业内发出信号:提升电池稳定性,研究表面缺陷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