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114万分钟传递杭州微笑 志愿者施志平:十年奉茶 西湖有爱
发布时间:2023-12-27 16:33:47

施志平在志愿服务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普通人一年的工作时间,排除节假日和周末,约有250天。

19000个小时,这是志愿者施志平服务的累计时长。按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施志平平均每年工作215天。

19000个小时在做什么?仅仅是“卫生间在哪里”的询问,他回答了近17万次,平均每小时要回答9次。

19000个小时,累计791天,是一株笋芽长到竹笋的时间,也有可能是一朵昙花尚未盛放的时间。可是,若想到这19000个小时、114万分钟,都在面向四面八方传递着杭州的微笑,是不是更能感受得到时光的意义?

这分分秒秒的时钟滴答声,就像是西湖沉淀的美丽,润物无声,超越边际。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假若人人付出一分钟……这是水滴石穿的力量。平凡的杭州志愿者施志平,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不平凡的力量。

“做志愿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这和我之前的经历都不同”

入冬以后的西湖清晨,气温跌至0℃以下。白茫茫的西湖水,静寂无痕,远处的山峦灰蒙蒙的。柳浪闻莺公园里,面朝西湖,有一间亮着橙色灯光的小木屋。这一抹暖色,让这幅简静的山水画,瞬间多了烟火气。

这里是柳浪闻莺微笑亭,是杭州第一个固定式的纯公益志愿服务微笑亭,创建于2010年。在西湖景区,这样的微笑亭共有6座。

施志平的工作空间,就在柳浪闻莺微笑亭里。做了十余年志愿者的他,已累计服务超过19000小时的他,刚刚获评为第十九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

71岁的施志平身材瘦削,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走起路来步伐轻盈,背脊笔挺。黑色绒衣外穿着红色的志愿者工作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施志平是个“老杭州”,从小生活在上城区仁和路一带。与很多同龄人一样,他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的广阔天地锻炼了8年;改革开放大潮来临,他闯荡深圳,扎根热土,干出了一番事业。在他的身上,有着“龙江哥”的激情豪迈,有着“杭铁头”的正直热忱,也有着历经世事的淡泊与从容。

2012年,施志平退休,从深圳回到家乡。他回忆:“刚退休时,家人想送我一份退休礼物。我说,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老,想做一些过去没有尝试过的事情。”

妻子建议,可以去做志愿者,还陪着他一起去现场报名。“我是1月中旬回到杭州的,3月初,就完成了注册培训,开始做志愿者了。”施志平讲话语速很快,普通话发音标准,“做志愿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这和我之前的所有工作经历都不同。工作时忙着赚钱攒钱,也许帮过别人,但都是无意识的,而当我成为一名志愿者后,我的工作核心就是尽己所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一杯茶,送了十余年

微笑亭面积大约40平方米,屋内有一张长方形木桌,木桌上摆放着景区印章、翻译器、当天的报纸,木桌边环绕摆放着西湖旅游手册、可随时借用的轮椅、十几把雨伞和婴儿护理台等等。另一边,烧水的大水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施志平习惯写工作日记,打开从2016年至今的年历,可以发现,每年盛夏,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天气一热,柳浪闻莺微笑亭就会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茶水。这是从微笑亭落成之日起就推出的服务,持续至今。

夏天最热时,施志平早上8点左右就赶到微笑亭,先烧水,再摆好放茶桶的白色折叠桌,搬茶桶,一只大茶桶要盛茶100升。泡茶、晾茶,一部分茶水放在微笑亭,靠着冷气,自然晾凉;一部分茶水,用长柄勺来回倒,温度降到40℃左右,再把茶水从不锈钢大桶中舀进带水龙头的小桶中,招呼来往的市民游客。

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杭州的茶文化,微笑亭的“免费凉茶”总有新意:径山茶、龙井茶、三花(金银花、玫瑰花、茉莉花)陈皮茶、百合如意茶、菊花茶……这些茶叶均由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团工委提供。仅2023年,柳浪闻莺微笑亭送茶水就达到20.5吨。这些年来,经施志平之手亲手发放的“免费凉茶”,达到了232.5吨,40多万游客市民感受到了“善城杭州”的温度。

微笑亭的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开始,下午4点结束。但有时到了结束时间,大茶桶里还有茶水没有送完,施志平想着别浪费,可能还会有人需要茶水,就总会多停留一会儿。从7月起直至国庆节黄金周结束,施志平几乎每个月要在微笑亭服务26天以上。

他给每位学生志愿者都打了100分。事后懊悔了

2021年夏天,有19位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来到柳浪闻莺微笑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结束时要给每位学生打分,校方规定100分为满分。

施志平给每位学生都打了100分。然而,他事后却深感懊悔了。“倒不是因为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不值得100分,恰恰相反,他们个个都很棒。100分是他们无私奉献所得。但是,如果可以重新给他们打分的话,我会打99分。”

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99分留出了一个成长的空间、奋斗的目标,才能使人不断追求完美。“就像我们每年夏天送的凉茶,可以得100分吗?仔细想想,还是有很多进步的可能,只是这个阶段,我们尽了最大努力。”

所以,他总会关注一些细微的“小事情”。比如,微笑亭旁还建有一座漂流书亭,施志平就专门把书籍做了分类,适合儿童阅读的放在最低一层,方便小朋友们自如取阅。

他的举动甚至还打动过素不相识的人。那天,上海游客小刘经过微笑亭,询问是否有西湖导览地图。一眼看到桌子上铺陈着的施志平工作日历上,密密麻麻写着的志愿工作时间,小刘姑娘被触动了。

原来小刘在大学里的专业就是和社会工作相关的,这次来杭州出差,顺便到西湖边散散心,梳理工作中的困惑,“做社工,有时难以取得别人的信任,也很难发动真正有能力的人一起实现社区共治。”

在和施志平的短暂交流后,小刘对志愿工作的体会更多了。“这位大伯做成一件事后的笑容,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小刘告别时,在西湖导览地图上,特意盖上了“柳浪闻莺”的纪念印章。

志愿服务就像一把伞,平淡之中,点滴温暖

除了一年一度的“免费茶水”,微笑亭还提供节日性服务项目,比如,每年清明节派送青团、端午节派送粽子、中秋节派送月饼、腊八节派送腊八粥等等。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是市民游客。

志愿者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可施志平却干得乐呵呵的。他是这样想的:“我年轻时出差去外地,没有手机,更没有导航,问路只能靠陌生人指路或是查地图。如果到了一个新城市,问路问得顺利,我就会很开心,会因为这样的小事喜欢上这个城市,觉得这个城市文明程度高。”

他愿意成为这样的“指路者”,他希望所有的游客因为这样周到的小事,而爱上我们这座城市。

日常的志愿者工作中,也有记忆深刻的时候。比如2016年1月,杭州遭遇寒潮。“那会儿西湖的浪特别大,一个浪落下,地上立马就结冰。考虑到志愿者的安全问题,临时决定关闭微笑亭。但我转念一想,既然是极端天气,也可能有游客市民更需要我们帮助。”

于是施志平还是来到微笑亭。“来的路上,我看见路上都在铺草包,就不觉加快脚步。西湖边冷得不得了,手机在户外冻得直接关机。虽然那天西湖边只有零星游客,但开放的微笑亭就像一把安全的大伞,随时为行人遮风挡雨。”

也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举办期间,一天,西湖边突降暴雨。来自阿根廷的两位女士正在西湖边游览,她俩急忙跑进微笑亭避雨,遇到了正在值班的施志平。

施志平赶紧拿出了两把伞,递给了这两位女士。这些伞都是杭州市民捐赠的旧伞,杭州环保志愿者们把伞修好后,变成了“爱心伞”,让市民和游客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两位外国游客连声道谢。

这是施志平促成的很多“温暖小事”中的一件。在不知不觉中,他和无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一起,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文明发展的一块小小奠基石。

“这是我想到过的最美好的事”

目前柳浪闻莺微笑亭共有10位志愿者,其中年纪最大的77岁,也有新杭州人利用周末时间来做志愿服务。施志平说,“在我们这个团队,志愿服务时长超过两万小时的有3人,我属于后来居上的老年志愿者。”

这些年来,志愿者的学习内容也与时俱进,起初是最基本的礼仪培训,上岗时,女士不能穿裙子、男士不能穿短裤;后来开始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如有行人发生意外,志愿者可以出手相救;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除了日常问路和旅游问询,还要介绍吉祥物的来源,熟悉比赛场馆所对应的赛程……“做志愿者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施志平说,日日对着西湖,对西湖的了解也与日俱增。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这里的聚景园曾是南宋时期的御花园。施志平形容,仅仅是这柳树的形态,就有好多种,枝叶繁茂的枝条浓密得像狮子的鬃毛,称为“狮柳”;柳丝飘动起来像是贵妃醉酒,称其“醉柳”;远眺柳树,像少女浣纱,被称为“浣纱柳”……

“能整天围着西湖转,这真的是自己想到过的最美好的事。我也没想过,我会做这么久的志愿者!”

同学聚会,老同学劝他,“施志平,过把瘾,体验体验就好了。”施志平一笑而过,他心里明白这是同学的好意,但是人各有志,“我做志愿者工作,也是在安顿我的晚年。”

也常常有人问施志平:明年继续做志愿者吗?他的答案是,“即使有一天我不在微笑亭做志愿者了,我依然渴望着能做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人。”

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施志平作为志愿者代表之一,参加了闭幕式上的致敬环节。

“我在现场,为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而激动,但更多的是依依不舍。”施志平记得,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有一篇名为《“人文亚运”的五种打开方式》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中写道:“那些不易被察觉的细节,都将成为坚韧有力的枝蔓,保障亚运会有条不紊进行。而志愿者们的努力也将很好地回答,一场大型体育赛事何以‘雕刻’一座城市向尚向上的风采。”

施志平希望自己就是这样的“枝蔓”,“就像这柳树的枝蔓一样,成为这座城市难忘又熟悉的风景。”

这些年来,施志平先后荣获“感动西湖十大人物”“杭州功勋志愿者”“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城市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杭州市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从春到冬,四季轮转,像施志平一样的志愿者力量,早已成为西湖美景不可分割的“枝蔓”,成为这座温暖有爱的城市坚韧有力的基石,志愿服务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于佳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