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乡村著名”如何让乡村“著名”
发布时间:2023-12-25 14:42:33

今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等。有媒体日前作出梳理,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地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9.1万个,新增图上信息29.7万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正让广大乡村变成诗意乡土。

“地名是回家的路!”推动“乡村著名行动”正是要扎根集体记忆,凝聚文化认同。一个饱含地域特色、历史底蕴的地名,往往让人记忆深刻,并迅速激发共鸣。去往乡村,你如果问一个老村名由来,保管会有人对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多年来,浙江全省通过持续推动“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等,带动保护地名文化,成效显著。

这也提示我们,对老地名、好的地名文化,要一如既往巩固发扬;反之,梳理更新一批旧地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同样要充分尊重历史过往、公众情感,不搞“一刀切”。日前就有网友上传这样一则视频,说的是北京一些老街名、地名的“雅变”趋势,比如:将“驴屎路”改叫“礼士路”;“猪市口”改“珠市口”;“王寡妇胡同”改“王广福胡同”,“谐音梗”让人忍俊不禁,却也不乏启迪。

对新取、新增地名同样要做到审慎。既不搞“大、洋、怪”,但也不能一哄而起、大干快上。乡村地名是宝贵且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尤其当下城市近郊行政区划快速调整,无名路网日益增多,地名、路名的取定,关乎公众情感,也关乎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以至文件、标识牌变更等。地名采集宜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妨多访问长者、问计乡贤、遍览志书等。

一个好地名能为乡村增色,让地方“扬名”。当然,好地名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取就灵的,还要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恰好看到这样两则新闻:其一是慈溪日前开出慈城年糕博物馆,其二是首个“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临海汇溪镇日前开出古建营造技艺博物馆。两者说的都是方兴未艾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同样对“乡村著名行动”有所启迪——努力贴近地方、贴近特色、贴近历史、贴近文化、贴近乡愁,要深挖地方文化内涵,突出“一村一貌、一村一品”。而另一方面,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更要通过加大标牌、标识宣传乃至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推动相偕而行、齐头并进,凝聚文化认同,深植乡村人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