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临近,各大高校的众多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复习冲刺。有媒体报道,为了关心备考学生,浙江理工大学某学院辅导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深夜食堂”,让学生们能用低廉的价格在深夜吃上一顿美食。
考研“深夜食堂”的出现,让大学生激动不已。类似的情形不只是出现在杭州,在北京,一位在清华、北大附近卖鹅腿的阿姨,受到了众多学生的追捧,一下子“火出圈”。这样的热度,当事人完全不曾预料到。
只不过是寻常的食物,怎么就让这么多大学生挂念?对于复习考研的学生来说,备考是一件辛苦的事,往往要学习到很晚。脑力劳动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学习结束后吃一些食物,也算是生活的刚需。更重要的是,复习考研的精神压力也较大,结束一天的学习后,吃上喜欢的食物,哪怕是一碗热汤面、一个鹅腿,也是心灵的放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几乎每一所高校内外,都有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美食摊点。这些摊点卖的食物,并不见得多么特别,但却总是能吸引大批学生。甚至当学生毕业以后,回忆起校园往事,印象最深的很多都是那些吃过的小摊点。可以说,人与食物的连接,并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慰藉。
不论是“深夜食堂”还是“鹅腿阿姨”,大学生的热情也给高校的后勤工作更多启示。高校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既然承载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就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多种生活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更贴心的服务。例如,食堂的营业时间能不能更灵活,让那些深夜才结束学习的学生,也有美食可饱腹;在菜品的选择上,不妨也多征集学生的意见,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尽量照顾到不同味蕾的需求。
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精神与成长。晚间营业的食堂,一份普通的热腾腾的饭菜,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感觉,也让大学生活更有幸福感。这样的烟火气息,暖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