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杭州如何让“无碍”升级 携手去爱?
发布时间:2023-11-24 10:58:02

在生活的滚滚巨轮中,生命的形式各自闪耀。

他也许没有双腿,却以“刀锋战士”之名,划破命运缠织的巨茧;他也许失去双臂,但凭梦想为翼,在泳池中乘风破浪;他也许身处黑暗,却用“你是我的眼”,全力冲刺终点……一个个精彩的赛事瞬间,展现了人类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顶。体育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生活的大门,但他们的舞台远不止于赛场。

通过城市“无碍”推动社会“有爱”,杭州建设了大量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洗手间等基础无障碍设施,为广大人群带去了便利。推己及他,推他及己,如今他们需要一个更丰富多彩的,可以感知世界、融入社会的无障碍环境。

从无障碍设施的“有没有”升级到无障碍环境的“优不优”,如何让更多的“他”能与杭州双向奔赴?这是“后亚运”时代每个人应该肩负的责任,为此市民和专家各抒己见。

A 市民声音

去爱、去感知,做生活“观察家”

“无障碍设施是可以给人信心的,因为它提供的是确定性;而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氛围如何,需要我们去实际感受。”在杭州亚残运会女子50米自由泳S8级比赛中获得金牌并打破亚洲纪录的杭州籍运动员姜胜男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无障碍设施改造是特殊群体出行的重要保证,更是优化无障碍环境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亚残运会比赛期间,我们运动员村的房间、洗手间、门框等细节改造都特别到位,甚至洗手间的镜子高度都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调整过,这些都让我们感觉非常温暖。”姜胜男说。而这样贴心的无障碍设计,必然是依靠前期对残疾人运动员全方位的了解,“所以我认为,我们也要畅通社会了解我们的渠道,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去’——在生活场景里不断体验观察,对欠缺的地方积极大胆提出建议,对暖心的地方点赞表扬,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据她了解,很多残疾人会害怕受挫,因此不敢或是减少出门。“他们担心自己会麻烦到别人,或者不会使用无障碍设施等,但我想,只有打开视角,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并且为未来更多人争取便捷出行的权利。”姜胜男表示,让更多残疾人“敢”从家里走出来,去体验生活,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实际上却是无障碍环境建设非常关键的一步。

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大二学生葛菲留言表示,自己是一名杭州亚残运村的交通物流岗志愿者。“我发现无障碍设施管不管用,不是要‘我觉得’而是要‘他们觉得’,只有完全符合残疾人需求的设施,才能真正让其受益。”葛菲说,她在服务期间,主要负责运动员的抵离——在班车站点帮助部分运动员上下车等工作,“在上岗前,我会仔细观察这些设施,并且自己坐着轮椅反复实验,切身体会在哪个点位时运动员可能是需要帮助的。试一试才知道,很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都得是很巧妙、很细心的。”

用脚步丈量每一条坡道的平缓,用双手确认每一个扶手的坚牢,杭州正是有无数个像葛菲这样的默默身影,通过身体力行的每一点微小的关注,让这个世界朝着更温暖更友好的未来迈出一步又一步。

B 专家观点

移山始于石,精细化设计让微光照亮微光

通过筹办亚运会亚残运会,杭州在提升无障碍环境这一路上,不仅留下了宝贵的亚运遗产和实践经验,而且大家的无障碍理念和意识也大大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特定群体的权益,而且方便了全体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是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杭州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副会长方舟看来,无障碍环境建设,好似移山,绝非一日之功。

物理空间的无障碍、信息上的无障碍、服务的无障碍……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方舟认为,这更要求杭州需要从重点人群的体验出发,注重精细化设计,营造平等包容的无障碍环境,以社会性的丰盈去帮助个体的微光闪亮。

方舟举例说,比如,杭州亚残运会场馆在改造中就嵌入了不少巧思。其场馆轮椅席位的设置非常方便,离洗手间也很近;从场馆门口到观众席,一路没有复杂的地形,也没有障碍物,轮椅可以在场地上自由地行动;安检口无障碍安检通道进行了拓宽,轮椅可轻松通过等。“以前我们可能光顾着想‘有没有’,却没多考虑‘怎么去’‘便不便’的过渡衔接。”当前,杭州在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公共建筑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比较齐全,但仍存在设施不符合标准、设施之间衔接不顺畅等情况。因此,他建议要注重将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并且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交流,让周边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现贯通。

另一边,确保各类无障碍设施持续稳定运行,还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我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全周期管理,前期盘活资源,后期做好维护管理;另一方面,应注重全方位落实,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压实责任,织密制度之网。”方舟说。

从细微处入手,从关键处突破,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包括配备无障碍设施,还包括提供无障碍社会服务。对此方舟表示,为建设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充分友好的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机构就得从需求出发,推行更人性化服务,“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才能打造更多有温度的公共服务场景,构建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实现互惠利他的双赢共赢多赢。”

C 他山之石

为进一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向法治化、系统化、精细化发展,上海把督导员制度写进了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将无障碍设施维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而后,2023年3月1日,《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在无障碍信息交流及无障碍社会服务、共治共建等方面出台相应措施,从各个方面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

D 杭州行动

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已成社会关注、城市发展热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无疑,被赋予时代重任的杭州,有义务通过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的发力,展现样本意义。

2020年6月,杭州出台了《杭州市“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并成立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启动了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对城市细节进行改造。三年来,杭州对亚运场馆、亚运村、定点酒店以及机场、地铁、火车站等1800多个项目开展了竣工前体验督导;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21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1.5万户;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缘石坡道2.9万处、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实施老旧小区电梯改造1000台;推出300辆无障碍巡游出租车,打造了以西湖、良渚、大运河等世界遗产为核心的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悦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