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杭州攀登新高峰。前不久发布的杭州“十大攀登行动”中,“创新与人才”被放在了首位——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探索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省级试点,萧山借势亚运,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新伟力,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汇聚萧山。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留学生论坛上,位于萧山的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一个“无界”的创新生态小镇,将如同“弄潮”一般,磁吸全球青年人才。
创新无界 共享全球青年“融未来”
站上“后亚运”新起点的杭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人才,更能为天下英才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场景和无限的可能。
中国留学生论坛举办期间,一场以“海归博士人才归国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青年对话会上,海归小镇企业杭州衍进科技有限公司CEO、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晁然介绍说:“合成生物学是跨学科的领域,是工科思维和传统生物思维的碰撞,是工业和手工业的碰撞,是中西人才思维优势的碰撞。”他谈到,杭州的生物医药人才密度很高,可以借助本地产业链,借助在数据、装备层面的能力,很好支持合成生物医药产业的向新攀登。
对于海归小镇,诸多青年人才谈道,这里到处都是促进年轻人讨论的场所,这一点非常像美国的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文化,让大家随时随地坐下来聊天、谈项目,这个氛围非常好。
作为欧美同学会在全国首批创建的海归小镇之一,杭州海归小镇聚焦“无界和共享”思维,理念无界、技术无界、人才无界,共创、共享、共生同一个“生态圈”。
在小镇“三驾科创马车”之一的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里,超大规模的合成生物学自动化装置(iBioFoundry)、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分子智造科学装置 (iChemFoundry)、步进式光刻机、600M核磁共振仪等300余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每天都在忙碌着,他们是青年科研人才的“坚强后盾”。近日,就有科技部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计剑教授团队,通过科创中心iChemFoundry分子智造平台解决了科研难题。
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科创中心接下来将持续高质量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和企事业单位创新需求高效匹配,为区域产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随着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这里将依托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用共享服务平台等。
据了解,未来三年,杭州海归小镇将以“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为战略路径,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两大前沿赛道,按照“一年快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产业强链提质、人才引育强基、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品质提升、全球资源链接五大行动,和加快产业空间拓展、构建丰富育才生态等十二项举措,实现“双百双万”的目标,即区域投资累计突破200亿元,企业营收累计突破500亿元;产业空间达200万平方米,人才集聚突破1万人,从而构建主导功能突出、高端要素聚集、制度创新踊跃、辐射带动强劲的小镇生态,真正打造“海归人才首选地、数字医药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地”。
平台无界 攀登高质量“新高峰”
2023年11月12日下午,湘湖实验室合成生物学首席科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克里斯托·罗夫斯太德首次面向全球人才分享他的“杭州观”,“杭州政府为我的团队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安居、语言服务,解决了我的各种后顾之忧,让我这样的外国人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据克里斯托·罗夫斯太德院士介绍,团队将面向全球招引合成生物领域拔尖人才,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的高端生物合成科研平台,力争实现重要害虫信息素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突破,并尽快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作为浙江省级实验室建设“收官之作”,湘湖实验室不断磁吸全球人才。不久前,它还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签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这是省级高能级科创平台人才培养的一个全新探索。根据计划,首批联合培养博士生拟于2023年12月发布招生公告,预计2024年10月入学。
近年来,萧山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先后引进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湘湖院士岛,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萧创新创业。今年,萧山整合新型研发机构、职能部门、创投基金、科创企业等四方力量,组建“北斗七星”科创联盟,打造“政产学研金用服”七位一体新型创新体系,为科研平台与企业间开展技术孵化、技术攻关、引才聚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让科研人才感受尤深的,是萧山的“联合作战”模式。在研究院,由国内外重量级科学家领衔的重量级研究项目,吸引着不同学科背景的中青年骨干人才,人才队伍加速形成“系统扩增效应”。
以西电杭州研究院为例,其聘任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实行“双导师制”培养,设立工业软件、先进信息、集成电路、先进视觉、汽车电子、卫星互联网等6个研究所、50个PI学术带头人团队,各研究所牵引各学术带头人团队与长三角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共同设立专项班。研究生一年级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在二年级就开始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学生们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聚焦的都是企业发展痛点、一线创新点和区域经济转型难点。截至目前,研究院在院师生规模已近2000人,聘任企业导师262人,近500名研究生正在长三角地区企业实习实践。此外,研究院已与行业头部企业搭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共29个,累计撬动企业研发投入6.3亿元。
产教无界 补齐工程师“生态环”
从“产才融合”的角度看,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更多元的人才体系,既有顶尖人才,又有青年人才,更要有卓越工程师的“生态匹配”。
今年7月,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指导的首届“卓越工程师论坛”在萧山举行,集中发布并解读萧山卓越工程师相关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萧山区卓越工程师培育体系。目前,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卓越工程师论坛永久会址已落户萧山。
作为浙江制造业强区,萧山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显然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朱秀梅说,当前,企业之间的人才需求已不仅聚焦在高水平科研型人才上,也集中在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上。推动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卓越工程师队伍培育建设,形成让产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据介绍,萧山区卓越工程师培育工作围绕新制造业体系,以“产才教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为思路,实施“1+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即1 个卓越工程师培育基地,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头部企业实训基地和协同高校院所等三大平台,梯次培育一支衔接紧密的工程师队伍。据悉,萧山卓越工程师每年遴选一次,同时遴选一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认定为萧山区青峻工程师,每次最终认定各不超过 30 名,实行“1+1” 年考核制,在相应培养单位完成继续教育、项目攻关、课题研究、产业化实践等培养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
某种角度看,补齐工程师队伍短板,也是“生态至上”的体现。萧山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萧山坚持生态至上,创新提出“人才服务优享区”概念,旨在以优质服务推动建设产才协同发展的优质生态,以市场化思维破解企业难题,做好科创、金融等增值服务文章,让创新创业者留在萧山、融入萧山,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当然,萧山也从力度方面、政策推动方面上,让更多有创新模式的人聚集在一起。比如今年,依托“怀凌萧之智 然不凡未来”萧山区全国高校巡回系列活动,萧山开通多条校园引才线路。同时举办“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决赛等重要赛事,诚挚邀请全国各地青年学子来杭、来萧加入创新创业大军,为杭州攀登高质量发展新高峰注入新活力。
快评 打破壁垒 无界融合
人才越来越成为“攀登”新高峰的“关键变量”,而磁吸全球人才背后,实则是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唯有持续涵养人才生态,才能推动城市与人才的相互成就。
而这种“生态”的形成,更需要打破壁垒。比如大型科研装备的共享、多学科的跨界融合、学科与专业的产教融合,乃至创造更多年轻人讨论的无界场所。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由萧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主导打造的萧山国际人才俱乐部就持续打造“类海外”生态圈,发起一项“星火计划”,通过一系列“开放、共享、创新、自治”的活动,重视每一位人才熠熠闪光的梦想种子,让每个梦想都值得被看见。
现在,杭州“后亚运”时代的新蓝图已经绘就。这种“无界”思维无疑也是磁吸全球人才最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奔走在共同的热爱里,在杭州遇见最好的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