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09-15 12:27:57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供图

眼前人头攒动,远眺满目青山。

9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在涌金公园广场启动,火炬手们沿着西湖湖畔奔跑,四周皆是大美湖山环抱,一静一动间,宛若一幅天人合一的水墨画卷徐徐铺陈开来,富有江南韵味的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一直以来,杭州始终将生态文明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推动者,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杭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连续8年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7年获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

青山行不尽。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10周年。放眼杭州,“西湖繁星、钱塘碧水、天目叠翠、江南净土”,满眼都是绿水青山间的幸福,逐渐凝聚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缩影。杭州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高水平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

规划引领 传世迭代

构建“十心、三环、两廊、两链、八楔”的城乡绿地系统

生态格局,是“美丽杭州”最重要的基底。

遵循“八八战略”指引,过去20年,杭州城市规划在注重城市高效率发展的基础之上,更加关注发展质量,生态理念贯穿始终。

在杭州市第五轮城市总规(2001—2020年)的城市布局上,杭州确立并形成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以钱塘江为轴,跨江、沿江开发,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在绿地系统和水系方面,杭州以创建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江、河、湖、海、山、田、城”城市生态基础网架为依托,构建“一圈、两轴(钱塘江、运河)、六条生态带”的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满城皆绿,满目青山。从2003年到2016年,全市平均每年扩绿量从新世纪初的20万平方米猛增到500万平方米。2016年至今,通过杭州全域实施美丽杭州行动,扩绿力度又进一步加大,近两年,全市每年增绿面积都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

出门即是公园,已经逐渐成为了杭州人的生活日常。“还没去小河公园吗?这是工业遗存改造的公园,最近还在举办艺术展!”小河公园自去年建成亮相以来,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市民前去“打卡”。市公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河公园由关停已久的小河油库“变身”而来,设计融入了小河文化、油库文化、运河文化,是市民放空休闲、慢享生活的绝佳去处。

“这样的城市公园,杭州近3年将建成200个,不断做大市民蓝绿空间‘蛋糕’。”

未来,杭州将以建设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为目标,逐渐形成“十心、三环、两廊、两链、八楔”的城乡绿地系统结构,力争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湿地水城 清水绿岸

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美丽河道评价标准》 市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水光潋滟,是“美丽杭州”最生动的底色。

“你看,这就是西湖的‘水下森林’,也是西湖生物们的‘水下乐园’。”坐着船,记者跟随西湖水域管理处的饶利华来到了西湖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清澈的湖水下是一片绿意。“西湖以自然规律为遵循,通过工程优化措施,将大量的沉水植物成功栽种在西里湖、小南湖、北里湖等区域。目前西湖沉水植物的总面积已经达到31.7万平方米,它们为优化西湖水质做出很大的贡献。”

如今,西湖全年水质稳定维持在Ⅲ类以上,部分区域达到Ⅱ类标准,湖区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徜徉在西湖边,无数水鸟来到湖上嬉戏,碧波映照着树木的倒影,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近年来,杭州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利用和管理,以“湿地水城”展现“杭州之美”。

“杭州之美”,美在治理。近年来,通过综合施策、落实责任、健全机制、系统治理、全民参与,杭州市城市河道水质不断提升,2016年前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2018年开始创建美丽幸福河湖,至2022年累计创建市级美丽河道192条443公里,其中省级美丽河湖23片区105条248公里。

“杭州之美”,美在提升。截至目前,杭州市城市河道Ⅳ类水的比例由2013年底的27.74%提升至80.91%。不仅如此,通过深化“五水共治”,实现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为全国提供了治水样板。2022年杭州湿地总面积达13.43万公顷,湿地率为8.0%,位于内陆山区城市前列。

“杭州之美”,美在创新。杭州在全国率先形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发展的“千岛湖模式”,千岛湖水质稳中向好;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出台《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美丽河道评价标准》,探索“河(湖)长制”,为美丽河湖建设提供了制度路径和范例。

守护蓝天 绿意共生

出台管控双“20条措施” 修订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

晴方好,是“美丽杭州”最靓丽的成色。

近年来,杭州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工业废气治理项目132个,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攻坚行动,制定应急管控双“20条措施”,并修订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杭州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与清废攻坚战,加强全市32个2461亩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在全国率先开展“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改革试点。开展国家级“无废城市”创建,累计建成“无废细胞”1800余个,率先实现全省危废“趋零”填埋,2022年度“无废指数”居全省第一。

不仅要治气治废,更要把生态治理深入城市运行中。

作为全国首批绿色出行示范城市,近年来,杭州构建由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构成的具有杭州特色的“四位一体”的大公交出行网络,全面推进绿色交通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守护“一老一小”出行。截至目前,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700辆、出租车(含网约车)36332辆,主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含网约车)新能源化比例分别为100%、88.4%。绿色出行的理念获得市民的广泛认同,杭州的绿色出行服务满意度达到九成以上,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城市交通逐步实现更低碳、更绿色、更高质量发展。

幸福底色 美美与共

创全国之先把月季搬到高架上 让绿道贯通全市域

城乡大美,是“美丽杭州”最夺目的亮色。

通过找寻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的平衡点,杭州的人居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幸福。

“杭州的绿道都非常有特色,我认为湘湖三期环湖绿道最适合骑行,除了环境好,道路还实行机非隔离,亲子骑行、慢骑尤为适合。”湘湖驿·越风骑行社负责人张勇对杭州的绿道赞不绝口。在他看来,绿道串联城乡风景的同时,也勾勒出了民生福祉。目前,杭州累计已建成八种类型绿道(环湖、沿山、沿江、沿路、沿河、湿地、公园、乡村绿道)共4700余公里,实现全市绿道网互联互通,基本形成“5分钟可达绿道网”。

环境整治,让城镇也变美了。如今,杭州149个小城镇已经实现旧貌换新颜,城镇“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数智美”全面提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先后实施、迭代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已创建省级样板乡镇(街道)55个,市级样板99个。全面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目标任务。建成省级特色精品村35个,美丽乡村达标创建村282个,“美丽庭院”示范村20个。

生态提升,让城市也变靓了。杭州创全国之先将月季搬到高架上,目前“空中花廊”建设已实现全市域高架月季总量达215万株。2021年5月,杭州入选首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后,截至目前,三年示范期间计划实施的537个项目,已完工434个。不仅如此,随着运河亚运公园、桃花湖公园、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等一批示范项目的建成,一座“会喝水”、有韧性的生态城市正不断形成。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刘园园 吴佳妮 熊艳 王昭奕 任彦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