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高新区(滨江):城乡一体 安居圆梦
发布时间:2023-08-10 10:41:34

77岁的周土成,每天都要去北塘河边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步)”。望向河对岸的滨江体育馆和不远处的滨兴路,他总要发出感慨:“滨兴路那一段,原是我家的水稻田!体育馆再往东,就是我家的老房子!”

一幢幢产业大厦自农田上拔地而起,一排排住宅取代了一幢幢农居小楼,周大伯眼前的沧桑巨变正是滨江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八八战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随着农民多层公寓开始在钱江南岸的滨江大面积布点建设,城市化进程在这里踏出新的旋律——从全省率先推行农民多层公寓建设,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设全覆盖的城区,截至目前,滨江累计开工安置房建筑面积约1086万平方米,已交付58个小区、房源61667套,累计完成安置超11万人。

农民“上楼” 创造“中国人居典范”

园林式景观、红色的多层“洋房”、宽敞的小区公共空间……在20年前,这样的配置堪比中心城区的高档小区,可在滨江,这却是为村民建设的回迁安置房——春波小区。2003年,周土成走进春波小区,直言“环境真的蛮好”。

农民“上楼”的起点始于2001年。当时,为了高新产业发展和滨江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杭州市率先在滨江区进行试点,成立农村多层建设住宅管理中心,全面推行农村多层公寓建设,让一批批“农转非”人员搬进社区化管理的农村多层公寓。

2001年1月1日开始,滨江区停止建设单院独户以及两户联建的点式农民住宅。截至2002年,共有1100多农户搬进了6层小区公寓。滨兴小区、长江小区、缤纷小区、春波小区……随着一个个小区的建成,带着一身“泥土味”的农民,也跟城里人一样住进了整齐划一的楼房。到了2006年,江虹小区丹香苑已经建成18层高层公寓。到了2008年,滨江又将眼光瞄向“蓝天”,积极主导由砖混多层为主向框架小高层、高层,甚至百米超高层转变,建成了高34层、建筑总高度为100.9米的农民公寓。

而这个“让农民住到高楼去”的理念,也盘活了城市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土地。据高新区(滨江)建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何明亮回忆,当时,滨江独门独户的农居房占地约为1.2万亩。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将全区3个镇29个行政村所有农居房拆除,让农民搬进小区,那么占地面积仅用6000亩就够了,土地节约率达到50%。为了推进农村多层住宅建设,当时滨江计划建设15个安置房小区区块,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亿元。

生活在江一村的周土成就是最早搬进多层住宅的村民之一。据他回忆,当时在滨江,春波小区一点也不比商品房小区差。“小区还配套了物业和保洁,我们也感觉挺自豪!”他说。

滨江农民住进多层住宅,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组团来“取经”。据何明亮回忆,2004年到2008年期间,高新区(滨江)接待考察农民多层住宅小区的各地党政代表团每年都有100多个。

作为当时全国最先大规模采用住房安置农转居人口的城区,滨江于2009年成为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实现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设全覆盖的区,可以说,滨江的农转居安置房建设创造了“中国人居典范”,成为杭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金名片”。

“最美”安置 提高生活幸福感

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跳跳舞,忙着参与社区组织的迎亚运活动,72岁的周幼珍阿姨比退休前还要忙。当年种蔬菜、种棉花卖到江对岸的她,早就适应了城市生活,成了“居民大妈”。

在她看来,从农民到市民的变化始于住进小区。“刚开始,住进小区,村民都不太习惯。”周阿姨说,自家小院不用脱鞋就进去,搬进楼里,脱鞋进门大家都不习惯。“一开始有些农民还很心疼,为啥要用自来水冲厕所,不如农居的粪坑来得省事。”周阿姨回忆道。

何明亮说,为了改变村民的习惯,大家也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村民不舍得用电,要在楼道里用煤饼烧水,小区就提供柴油锅炉烧水的服务。何明亮说,“村民一算,打一壶水8分钱,比自家烧煤饼划算,慢慢地,住进小区的农民也就彻底走出了老土灶时代。”

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2004年,滨江还开展了“五个一”工程,比如,每户有一个人就业,每人有一份养老保险或生活补贴,每个劳动力拥有一次免费培训机会,每户有机会获得一处经营用房等政策,都是解决拆迁户后顾之忧的良策。除了村级留用地外,滨江还在建设农民多层住宅的过程中,建设了40多万平方米商铺,收益用于居民分红。

作为农居多层住宅的建设者,每天跟农民打交道的何明亮感触颇深。在他看来,高新区(滨江)能够在短短20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离不开农民配合拆迁安置的付出。正如周土成所说,拆迁签字时,他也“舍不得”。“一切都是为了大局。”周土成说,“我们不拆,道路往哪里建、产业往哪里落?拆了也是为了我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为老百姓造好房子”是滨江回馈给安置农民的一份庄严承诺。2017年滨江首创试点开展安置房总包代建模式后,由点及面,全方位推进安置房建设总包代建,为安置房建设提速增效打下坚实基础。就拿今年7月交房的臻涛名府来说,住宅外墙底层运用米白色干挂石材,小区内设中央景观和两个儿童游乐场地,除此之外,居民在家中还能远眺江景,一点不亚于中高端商品楼房。优秀的安置房还有不少,比如,忆联庄阁、浦联名府2个项目获市建设工程西湖杯奖,明德明理府、观潮华庭2个安置房获得杭州市2022年评选的首批“最美安置房”称号,望水华庭、明乐府、江照华庭3个安置房入选2023年度杭州市“最美安置房”共富宜居类小区等,极大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据统计,2020年至2023年间,高新区(滨江)建成安置房总建筑面积高达289.5万平方米、房源17659套。仅今年以来,该区安置房建设总投资21.52亿元,建成臻涛名府、映翠雅苑等4个项目,房源5323套;集中交房13个小区,房源12473套;回迁安置房源4593套,安置住宅面积40.7万平方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孟娇 宋桔丽 刘晓娟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