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科学探索奖”名单揭晓 杭州3位科学家上榜
发布时间:2023-07-17 19:40:00

5年共计300万元,不设置具体考核,只要求科学家们好好研究。今天上午,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48位青年科学家上榜。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10个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该奖项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

这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也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鼓励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 “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

人类到底是怎么从猴“变”成人的?

今年“科学探索奖”的名单中,浙江大学2位科学家分别在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获奖,西湖大学有1位科学家入选前沿交叉领域。

现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的丁一主要研究智能电网设计与优化运行、综合能源规划和运行、复杂工程系统风险分析和电力市场等相关研究工作。

丁一所研究的综合能源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集成了电、热、冷、汽等多种能源形式的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综合能源系统的复杂性也需要强大的算力和技术来进行规划和管理。

在能源环境领域,丁一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系统性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奖,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等奖项。他也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智能电网试点项目“EcoGrid EU”实时市场设计的负责人。

同样来自浙江大学的张国捷,主要开展生物多样性基因组研究,围绕物种起源和适应机制,探索复杂生物学性状的演化和发育机制。其中最有趣的一部分,就是了解人类到底是怎么从猴“变”成人的,再细分一下包括,人类怎么拥有现在那么大的脑容量,怎么就在进化的过程中丢掉了尾巴,等等。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张国捷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吴东东课题组等学者启动了“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利用50种灵长类动物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庞杂的溯祖分析工作。

今年刚刚被西湖大学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兼聘为终身教授的曾坚阳,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和生命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他本身也是一个“浙大人”,本科和硕士学习生涯都是在浙江大学完成的。

前几年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大家对“新药为什么这么贵”的讨论,曾坚阳做的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用在新药研发上。

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

自2018年设立,“科学探索奖”5年内已经资助了248位青年科学家。区别于以往众多对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奖励的项目,“科学探索奖”不求商业回报,更看重科学家正在从事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的未来可能性。

今年,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成为“科学探索奖”5年来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激动人心。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今年,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从事物理研究、同济大学教授周颖从事土木工程研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邹丽从事船舶工程研究。

过去5年,获得“科学探索奖”的科学家们也在各自领域交出了不凡的答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证明量子计算优越性到古基因组分析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迁徙历史;面向经济主战场,从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到首次突破车载燃料电池催化活性限值。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多人成果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川藏铁路、北京冬奥会到软体深海机器人实现万米海底驱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我国首套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装备到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

截至今年6月,获奖人中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共有839篇SCI论文向腾讯基金会或“科学探索奖”致谢。


来源:橙柿互动   作者:记者 储帆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