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塘河畔和白马湖边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凝神聚气,努力攀登“科创高峰”;
在现代大厦的厂房中,工程师们正源源不断输出数字领域“滨江方案”和“中国智造”;
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场馆内穿梭,精益求精让亚运会成为展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舞台……
这是“国际滨”普通的一天,也是高新区(滨江)20年来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科学指引在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的一个生动的截面。
回望过去20年,凭着创新制胜的闯劲儿和“日拱一卒”的拼劲儿,高质量发展的滨江实践高潮迭起——
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87.2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2184.8亿元,实现了近25倍的增长;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家、人才引进总量突破30万人;稳居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两化融合指数连续十年浙江第一,亩均效益持续领跑浙江……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省市乃至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上演着产城人融合的精彩蝶变!
高新区(滨江)的故事,是杭州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故事,也是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故事。
故事还在继续,也将创造新的历史。紧紧握住“八八战略”这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高新区(滨江)将以“两个天堂”生动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打造滨江样板!
全“数”前进 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背后,有新华三、海康威视和英飞特的身影;冬奥会上也闪耀着高新区(滨江)的科技之光,当虹科技以8K超高清编码技术让屏幕前的观众身临其境地观看比赛,宇视科技为竞技场馆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眼下,杭州亚运会渐近,阿里巴巴、安恒信息等企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数字经济“滨江天团”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建设,不断创造历史、见证历史,折射出的是高新区(滨江)“数”大根深的产业图景。20年来,围绕“数字浙江”建设蓝图,高新区(滨江)以产业报国为初心使命,逐步形成了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成熟发展的格局,开启了数字经济与新制造“双轮驱动”再到智能物联、智能制造、数字健康三大产业生态的跨越式发展。高新区(滨江)全“数”前进,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近四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复合增长率13.0%;2022年,该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72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8.9%,总量及占比均为全省第一;20年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55亿元攀升至756亿元,实现了近14倍增长;“八八战略”实施以来,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6家、新三板企业111家,现存上市企业总市值超5万亿元,上市企业增量、总量、密度、市值均连续多年领跑全省。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通信与安全产业集群获批创建“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协同区……在浙江打响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令枪后,高新区(滨江)再担重任,助力浙江加速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未来高新区(滨江)将如何划好关键一“数”,实现“国家队”的持续领跑?
以创新为“核”,高新区(滨江)将持续做大做强“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白马湖实验室、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一个个着眼于未来的创新布局正加速形成,实现从“0到1”自主创新的“强磁场”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在高新区(滨江)拔地而起。从2002年到2021年,该区研发经费支出从5.9亿元增加到193亿元,目前,高新区(滨江)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8.2件。
以产业为“基”,当前,高新区(滨江)已全面拉开“一园三谷五镇”产业框架,通过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以及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五镇,为杭州乃至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
全域共享 精心勾勒共同富裕“靓丽图景”
一流营商环境之于“国际滨”,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阶梯。
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环境优势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20年来,高新区(滨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创新迭代“五证合一”“证照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到开展知识产权“一件事”、标准“一件事”、人才“一件事”改革,高新区(滨江)以一场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一个个勇闯“无人区”的先行先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浙江提出要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高新区(滨江)锚定推动营商环境迈向世界领先的目标,全方位构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性机制,发布九大专项行动,让企业安心创新创业,让人才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作为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桥头堡,20年间,高新区(滨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自2002年至2022年,高新区(滨江)人均GDP 从7.79万元增至41.4万元,该数值约为全国人均GDP水平的4.8倍,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7年的5.7万元增至2022年的7.8万元。
一个个荣誉彰显了高新区(滨江)在勾勒“共富图景”过程中的担当与作为——在2022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和2022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名单中,高新区(滨江)均位列第一;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在“幸福百强区(2022)”中排名全国第二。
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是“国际滨”独特的标签。20年前,迈向城市化、现代化的脚步先行一步,意味着高新区(滨江)要在领跑路上持续领先。
作为一个人口流入型城区,高新区(滨江)人口平均年龄33.5岁,是我省“最年轻”的城区之一,如何让新老滨江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打破“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区域发展格局?
高新区(滨江)全力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加大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民生服务供给,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在回龙山和白马湖等南部区块,加快规划建设“零磁科学谷·江南科学城”牵引城市建设全面西进、南扩,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作为领跑省市的共富“优等生”,高新区(滨江)跳出滨江看发展,着眼杭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 “一区多园”跨区域产业共富新实践,自2019年以来,逐步构建“杭州高新区总部研发+特别合作区核心制造+萧山富阳高新集群联动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新模式,目前,滨富特别合作区已落地富芯、正泰等9个先进制造项目;滨萧特别合作园已完成概念性规划,打造“中国视谷”新地标,莱和生物、德施曼等9个产业项目已签约,总投资109亿元。
全力以赴 奋力展现“亚运主场”精彩蝶变
再过2个月,杭州将迎来亚运盛会,作为此次盛会的主战场,高新区(滨江)正以全区攻坚、全民参与的姿态书写一场从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到城市文明、城市气质的“国际滨江 亚运核心”全域蝶变记。
入城口是杭州的“门面”。俯瞰西兴互通环岛,这个即将迎接四海宾朋的交通要道,就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城市“博物馆”,微缩了“国际滨”的地标景观。
“每天上下班,都感觉穿越了一个大花园!”提到西兴互通环岛的变化,上班族许小姐的笑容爬上眼角,她说:“游客经过这里,就能一眼望尽滨江最具现代化城市气质的打卡点,随处可见的亚运吉祥物,让我感觉亚运会越来越近!”
除了亚运场馆周边、入城口的华丽“变身”外,亚运带来的城市蝶变,更多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让市民也能够共享亚运带来的红利。仅在2022年,高新区(滨江)就完成21条亚运通勤道路提升改造,新建(改建)公园10个,实现扩绿29万平方米。截至今年6月初,在物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域,物联网街、春晓路、六和路等76条(段)道路实现“出新”。
高新区(滨江)是亚运场馆“密度”比较高的城区,坐拥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大莲花”、网球赛事场馆“小莲花”和羽毛球赛事场馆滨江体育馆“小白碗”三座亚运赛事场馆。
在亚运场馆中,一场场测试赛轮番上演:“韵味杭州”2023中国羽毛球俱乐部乙级联赛、“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软式网球锦标赛、“韵味杭州”中国(杭州)羽毛球国际挑战赛……为了不断提升亚运场馆保障服务品质,高新区(滨江)不断实战演练、复盘、再演练,誓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带来宾至如归的赛事体验。
亚运之于城市,并非只是一场运动盛会,而是亚运和城市、城市和人文的多向奔赴,亚运文化如细雨浸润城市肌理。眼下,“国际滨”学习英语的氛围越来越浓,“樱花跑”“迎亚运数字文化嘉年华”等一场场迎亚运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园区,亚运气息扑面而来。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还将打造“最高新”的文化品牌,让过塘行商业文化、白马湖吴越文化、长河耕读文化等传统文化焕发生命力,以大气开放的文化魅力,让人们对“国际滨”终生难忘。
可以看到,在彰显“赛”“会”之城动感与活力的“亚运核心”中,一个“未来风、国际范、江南韵”的高新区(滨江),正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