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世界与中国”多媒体交互展览,日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追寻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发展脉络,展现文明交流共融之美,呼吁对文明多样性的理解和珍视。
一眼千年,交流互鉴。展览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中国书会协办。其最大亮点,是巧妙运用数字化创新,以融媒体化的崭新表达,来展现中华古老文明的魅力。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与世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在漫长而广阔的历史时空里,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化。薪火相传的多彩“非遗”,是其中无比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在展览现场,展出了良渚文化相关实物模型,并以视频游戏的方式,呈现了“文明圣地”良渚古城的生活形态。在各种文创品中,有烧制成青瓷的良渚玉琮造型,还有木制的西湖集贤亭模型等等。
艺术是呈现“非遗”的重要方式,现场展示了诸多基于“非遗”的现代艺术装置创作,同时还展示了中医、书法、茶艺、古琴等中华“非遗”代表作。在爵士乐的伴奏下,著名的加拿大籍相声演员大山,朗诵了李白的诗篇《蜀道难》,把气氛推向高潮。
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化何以璀璨,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从中可见一斑。
文化遗产,是社会和平的驱动力。文明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财富而非威胁。文明需要不断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交流就是文明;文化需要不断进行互鉴、融合,互鉴融合就是文化。
“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增进不同文明、不同行为者和不同机构之间的理解。”联合国“不同文明联盟”高级代表莫拉蒂诺斯在启动仪式上说,世界上不存在文明冲突,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并蓄,为了世界和平与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不同文明之间,需要对话和互鉴,避免歧视与冲突。联合国向来推崇文明多样性,这同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性不谋而合。2005年,联合国“不同文明联盟”建立,就是要探索解决不同社会与文化之间出现极端分化的根源性问题,也就是回答“何以文明”的大问题。
美美与共的文明文化,对于人与社会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毋庸讳言,世界上许多地区,基于宗教、族裔、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不宽容、不容忍和歧视行为,仍然广泛存在,从而导致不同社群之间的关系紧张、冲突甚至分裂。而“不同文明联盟”,则可以从中架设桥梁,助力人们从冲突走向沟通与合作。
文明文明,文而能明。文明就应该“烎烎烎烎烎”——汉字“烎”,读音为yín,本义就是光明,可不要看成“开火开炮”。何以文明?和平安宁,就是一个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