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余杭仁和 城与乡双向奔赴的“新风景”
发布时间:2023-07-05 11:29:03

当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城与乡的变迁,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改变着之江大地。

一个美丽小镇的蝶变里,藏着城乡融合的密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杭州城北的仁和街道,二十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既有连片的稻田,也有以三白潭为代表的纵横水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在其核心区域,还崛起了余杭重点打造的制造业产业平台——省级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展望未来,仁和乘势而上、笃定前行,正向着“智造新区 风景仁和”的目标大步迈进。

全域美丽 城乡风貌换新颜

离杭州主城区往北半小时车程,就是余杭区仁和街道。从杭宁高速仁和出口下,沿着笔直宽敞的主干道前行,一路上高楼林立,既有学校、商品房和建设中的商业综合体、人才房,还有绿道环绕的公园。二十年间,一个集产城人融合的新城正在崛起。

如今欣欣向荣的新城,曾经也满目疮痍。仁和,曾经有“石头城”之称。过去,这里是浙江重要的石矿开采地,产出的青石子抗压强度高,是优质的混凝土骨料。多年来,这里的石料源源不断地输往长三角,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仁和的石料为各地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地基”,自己却成了一片千疮百孔之地。矿产资源开采完之后怎么办?是摆在仁和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0年,产业的东风吹来,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仁和城市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齐头并进。矿山旧址经过平整清理后,如同一张白纸,为新城建设创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今的仁和已经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废弃矿山建成一座智造新城,城镇每天都在快速“成长”,建成区面积从最初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8.4平方公里,新建小区楼盘17个,居住人口由2016年的2.6万人增长到5.3万人。

变化的还有交通骨架,近年来街道先后实施獐山路西延、仁康路南延、仁良路北延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北部智能制造片区路网。运溪高架仁和上下匝道口开通,仁和去往临平和余杭区政府驻地——仓前的通勤时间缩短20分钟以上。杭州中环项目也已启动实施,建成后仁和往返主城将更加便捷。总长25.6公里的杭德城际铁路、地铁10号线北延项目也在顺利推进,预计2026年建成后,仁和与主城及德清通行将十分便利与快捷。

对标省级美丽城镇创建标准,启动并完成东塘老集镇改造提升项目,围绕南部创新发展片区核心景观中心建设要求,打造仁河大道景观轴、制造四路景观轴与沿运溪路景观轴等3条景观轴线,实施和庭公园建设,做好仁和南站TOD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同时持续完善北部智能制造区块市政及景观配套。

漫步在仁和,蓬勃的城市和广袤的乡野融为一体,城与乡宛如并蒂莲,花开两处,各有芬芳。诸多变化,在岁月中沉淀。城市基础设施正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正向农村覆盖,城乡融合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村美民富 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仁和街道扎实推动“千万工程”,乡村有了万千新气象。

如今的仁和,不仅有依山傍水的洛阳村,也有牡丹飘香的普宁村、鱼翔浅底的三白潭村、千亩风景田园的渔公桥村……美丽乡村“一村一品”,旖旎的田园风光四季变换,河湖荡漾村村环绕,远离城市喧嚣的湿地水乡,成了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美丽风景也在慢慢转换为“美丽经济”。端午假期,位于渔公桥村和永泰村的杰克熊奇妙岛游人如织。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田野风光、美轮美奂的光影秀,还有丰富的演出节目,让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这个乡村里的主题公园,占地约321亩,由仁和引进的专业公司运营。通过村庄+企业合作的方式,这里将成为城郊文化旅游目的地。岛内依自然地貌设置了露营度假、亲子游乐、休闲体育、田园观光等区块,开业近2个月来已经吸引了近2万人次游客,预计年营业额可达600余万元。附近不少村民,还成为了这里的员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希望用好湿地水乡资源,将北片村庄串珠成链,打造成杭州城北郊野湿地后花园。”仁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十里未来渔村”未来乡村示范点项目已启动实施,乡村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逐步迈进。

从向资源要效益,到向科技、向生态、向人才要红利,仁和街道聚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乡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六月的乡村,生机勃勃。走进益民(渔公桥村)千亩粮食现代产业园里,不见农民挥汗如雨的劳作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农机装备。只见一台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一行行水稻种子整齐地射入泥土中,3分钟便完成了一亩地的播种任务。

近年来,仁和街道积极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核心的“双强行动”,培育益民农业等专业合作社,引进水稻插秧机、穴直播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设备,全面助力农业生产机械化,在播种、插秧、病害防治、收割等领域机械化程度超90%。

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仁和还融合利用优质水资源,做强生态渔业。走进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的“鱼工厂”与“鱼跑道”让人眼前一亮。利用“公司+农户”合作运营的“鱼校长联农带农”模式,由恒泽负责鱼苗、饲料统一供应,以及统一养殖规范、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管养指导、统一产品收购,农户按标养殖即可,带动创业创富效应显著。去年,公司总体营收达8800万元。

近年来,仁和重点聚焦粮食种植、渔业、花卉三大产业,做好融合文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比如,推出“仁和渔味”,整理仁和渔地图,提升一批渔味示范店、特色农家乐,“仁和百鱼宴”特色菜品精彩出炉,合力打造渔味金名片;推进渔业全产业链项目和渔业科创孵化器建设,吸引孵化农业科创、文创企业26家。

服务完善 民生幸福再加码

在仁和和庭社区,这里的居民已经触摸到了未来的模样。

作为近年新成立的年轻社区,和庭社区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杭州人。通过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将营造互融活力新邻里,打造共富发展新社区,完善多元共建新治理,建设全龄幸福新家园。

最近,一场别开生面的邻里运动会,让和庭社区的居民们拉近了心理距离。通过创建滨水活力带、口袋公园的公共空间,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速新老居民融合。老社工还会带着新社工,开展“每天督导一小时”“每天记录一件事”等行动,督促他们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陪伴新进社工熟悉社区实务,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

如果说城市品质的提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面子”,那么日益完善的民生服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里子”。

近年来,仁和街道以城乡融合为方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建成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家,实现22个村(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创建5家示范性儿童之家,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3个,新增普惠性托位120个。联动企业家、乡贤等力量开展十大公益慈善项目,为辖区57户低保家庭和143位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送上个性化帮扶。

持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体系。相继建成东风小学、东风幼儿园等五所学校,还实施了一批校园改扩建工程。此外,街道通过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以“挂牌+项目指导”的方式不断提升辖区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医共体力量,开展专家坐诊,让辖区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今年,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在仁和破土动工,未来仁和辖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又将上一个新台阶。

持续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在全域18个村建立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系列礼仪活动,广泛组织牡丹花会、赛龙舟比赛、水乡音乐节等活动,丰富老百姓精神生活;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城与乡的这场“双向奔赴”,正在仁和书写新的故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余杭微融圈 朱淑玲 陈连孝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