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余杭以“有感”服务“柔性”监管双轮驱动全力构筑营商环境高地
发布时间:2023-06-16 15:59:47

“让经营主体进得来、生得好,更要让他们走得稳、长得壮。”对余杭来说,这不仅是对经营主体稳进提质的美好期许,更是在抢先机、拼经济的大背景下,聚焦市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真实写照。

企业兴则经济兴,市场活则经济活。年初,余杭区召开“强信心、拼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传递出了抓经济的鲜明信号。吸引更多优质经营主体落户,让落户主体实现长足发展,营商环境是“磁吸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拼经济,就是在拼营商环境。

从优化准入准营到实现企业开办“智慧秒批”,从产品质量提升到品牌示范培育,从“双随机”抽检到首违不罚……随着市场监管现代化步伐的迈进,余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眼下,余杭通过政策驱动、服务赋能、监管护航,纵深推进“有感”服务、“柔性”监管双轮驱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依靠“硬核”执法,守牢民生安全底线。

“有感”服务发力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市场主体发展数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日前,杭州市各区县企业数量及增量数据出炉。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余杭区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4738家,同比增长15.5%,其中新设企业8828家,新设个体户15910家,市场经营主体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52%,经营主体总量和增量均列杭州市第一,成为投资创业首选“沃土”。

经营主体数量快速攀升的背后,离不开余杭创新政策的落地生效以及服务的精准直达。去年初,聚焦“双千亿”“新征程”目标,余杭正式发布了创新余杭“黄金68条”产业新政。“在‘黄金68条’的基础上,余杭进一步扩大政策辐射范围,陆续出台了‘36条’纾困政策,通过统筹专项纾困资金,新增经营性贷款等举措,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帮扶。”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余杭共计为1561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1.84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策“大礼包”掀起了一波来余创业热潮,而降低准入门槛,给落户企业提供便利成为余杭经营主体持续增量的“密钥”。比如说,对于电商企业、直播机构这些不受办公位置限制的数字经济主体,为了减少他们的创业成本,余杭创新设立“云上百丈电商虚拟产业园”,以“一址多照、住所托管”的集群注册模式,吸引了221家电商及直播企业入驻,实现企业发展和山区经济效益的双赢。

市场经营主体有活力,还得益于服务的不断升级。“在注册环节,我们就感受到了在余杭办事的高效,注册申请刚通过1天,就有工作人员过来讲解我们可以申报的各类政策优惠,对企业来说还是挺有安全感的。”重力聿画(杭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锐斌感触颇深,作为一家新设企业,一来就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务。

今年2月,余杭启动了“惠风和畅”服务企业行动,在新设企业注册成功2天内,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通过答疑余杭各项政策及申报流程等,避免企业“水土不服”。该行动开展以来,已累计走访企业408家,收集企业经营情况与诉求253条,化解企业难题42次。

个体工商户是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也是巩固和扩大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之外,余杭在个体工商户帮扶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去年9月,余杭成立了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驿站,为径山茶经济发展搭建平台,通过“主播培育”“直播带货”“供应链孵化”等系列指导,帮助径山茶个体工商户实现“触网转型”,拓宽线上销路,助力增收。

品牌培育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因子”

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配”。当前,余杭以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体化集成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等服务,采用“组团式”“导师式”“咨询式”等方式,不断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为了鼓励和引导企业夯实质量基础,牢牢把住企业发展的命脉,余杭通过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目前,该区已建成2家“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累计培养了560余位企业首席质量官,各级质量奖企业达到40家。

高质量激发高标准,质量和标准相伴相生。在帮助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余杭建立了“立项前指导、答辩前模拟、制定中参与”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项目的顺利报批。此外,余杭通过设置“标准管家”,实行一企一策,为企业研制标准提供“私人定制”。2022年,余杭共参与国际标准、主导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14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兑现发放各级各类标准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守护神”。以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县”为契机,余杭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级。今年4月,在3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的见证下,余杭正式启动了“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标准化工作,这意味着,今后该类企业的数据资产保护有了“余杭方案”。

越来越多经营主体通过质量提升、标准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目前,余杭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09家,“品字标”企业43家,“浙江制造”国际认证企业3家。

“柔性”监管护航 提振经营主体“精气神”

“公司被免予行政处罚!”听到这个消息,余杭某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赵某松了口气。该企业因官网的页面内含有“最好”“最快”等极限用语的广告,被举报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由于该行为符合余杭此前出台的《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容错免责清单》情形,市场监管部门最终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据悉,《清单》旨在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

十四五以来,余杭区顺应经营主体期盼,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完善市场经营主体的容错免责减责机制,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企业减负松绑。去年余杭共计对815家市场经营主体不予处罚,对268家市场经营主体减轻处罚。

除了执法方式的转变,余杭的监管理念还体现在监管的时序调整,即将监管“前置”,代替原先的“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以平台经济监管为例,去年开始,余杭联合淘宝建立直播普法基地,开展合规经营指导,打好商家合规经营“预防针”,目前已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出30期专题栏目,覆盖主体近240万家次,累计观看达900万人次。

提前对企业开展风险预警也是余杭推进监管“前置”的重要一环。作为平台经济发展大区,余杭一直以来承担了全省大部分的投诉举报,为了将企业风险隐患解决在未发之时,余杭搭建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建立协同化风险响应体系,实现企业风险预警“触发—分析—分流—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目前,余杭通过该平台,已帮助20756家企业监测风险,对20家企业发出风险预警。

市场监管一头连着市场经营主体,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与给企业“松绑”不同,针对食药、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三品一特”安全民生领域,余杭则坚持“刚”性执法手腕,全力守护群众消费安全。今年以来,余杭共查办民生安全和消费类案件6424件,其中大要案160 件。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杜晓雨 张瓅文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