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和苏州、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广州白云区等多地日前密集开展关于停车收费的专项整治和检查。此前,广西南宁因“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正如人民日报日前所评论,“破解停车难、停车贵,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方面,城市空间有限,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车位划定、停车收费牵涉利益主体多等,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下足绣花功夫。这当中,适当收取费用调控停车时长,实现车位公共资源高效配置,不失为科学办法之一。如何做到既顺民心、合民意,又营造优良交通出行环境?关键还是要让停车位回到方便群众停车这个本原上,即管理者究竟以怎样的姿态来服务为民,而非其他。
目前,南宁市市长已作出公开道歉,涉事泊车运营公司被停止运营、停业整顿、接受审计。当地还推出多项优化改进举措,包括延长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长至半小时、取消非机动车保管服务费等。回应公众关切,当地还有必要在理顺停车收费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让市场竞争更充分,收费更透明。
与此同时,也不妨借鉴各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浙江为例,5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浙江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省建成停车位1120万个;到2035年全面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共治、社区参与的城市停车管理体系和良好生态。一方面,大力增加停车设施,努力向城市地下、空中要空间、挖潜力。另一方面,咬准“堵点”“痛点”发力,以数字赋能实现精准治理,这一系列举措,都值得期待。
全力破解停车难,千难万难,“事不避难就不难”。中央提出要大兴调研之风,“坐在办公室碰到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全是办法。”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多考虑群众合理诉求与实际情况,充分聚民智、听民意,大到车位供给、服务管理,细到车位划线、停车费收取等,以各项听证程序确保公众意见参与其间,努力推动科学决策,综合施策,才能形成城市交通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才能赢得群众满意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