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用口述史助力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学苑论衡)
发布时间:2023-05-29 09:49: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山西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我国的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仅是见证和承载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科技进步与发展等的物质载体,也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等丰富精神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等,需要不断提高保护传承水平。

近年来,我们在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有形物质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对而言,在挖掘、阐释、传播工业遗产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口述史这些年来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呈现日益明显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活生生的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团体与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见闻、记忆、见解、感受等。伴随着口述史的“空间转向”,它不断被用来挖掘、记录与诠释人们在特定空间中的生活经历、历史记忆以及他们与该空间的历史、社会、文化、情感联系,进而探究人们记忆中的空间关系与意涵及其所呈现的空间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口述史的这一功能决定了它能被应用到工业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中。目前,许多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历史,参与“一五”计划、三线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等重要工业化历程的亲历者与当事人还都健在。我们要充分发挥口述史的作用,助力提升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有助于更好挖掘与阐释丰富精神内涵。工业遗产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厂房、车间、作坊、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与工业相关的管理和科研场所以及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物质遗存等。那些曾经工作或生活于其中的不同个人和群体赋予这些场所和物质遗存以意义、价值、情感等。口述史可以让那些曾经工作或生活于工业遗产中的普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当地居民等不同个人和群体进行回忆和叙述,内容包括他们在特定场所中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价值取向与身份认同,揭示工业遗产场所中人、事、物之间的多层次多维度关系,帮助收集关于各种物质遗存的历史沿革、使用方法、工艺流程、生产方式等丰富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揭示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此外,工业遗产还承载着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劳动智慧等,也可以通过口述史进行深入研究。作为一种情感丰富的叙述方式,口述史可以让我们听到那些曾经工作或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亲身经历的故事,感受他们对于工业遗产的记忆、情感,从而更深刻地挖掘、阐释、传播工业遗产丰富的精神内涵。

有助于更好促进公众传播。当前,口述史在互动交流、公众传播与代际传承中的作用逐渐凸显。通过讲述那些曾经在工业遗产场所工作或生活的人们的亲身经历、故事和感悟,口述史研究能让公众生动且直观地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等精神内涵,从而让公众在个体经历和情感中找到共同点、共鸣点,增进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与理解。当前,口述史已经形成多元呈现与传播的形式,比如将口述史资源开发成图书、音频节目、纪录片、数据库等多元化产品,使它们成为工业展陈、工业旅游、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等各类工业遗产宣传推广活动的重要内容,为扩大公众传播辐射面提供多样载体。此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口述史能够搭建起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工业遗产蕴含的精神内涵得以传承和发扬。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贴近历史现场,通过口述史所呈现的工业遗产,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杨祥银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