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是“拼经济”的“优选项”
发布时间:2023-04-12 10:53:22

拼经济,是当下的热词。何为“拼经济”?就是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让经济重回稳健增长轨道。为此,包机飞海外抢单、到高校抢人才……这些都很重要。但我们拼经济,不是单纯拼“汗水”,而是拼“智商”、拼创新,因此,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也要花大力气“拼”。这就是推动科技成果从“纸上”到“地上”,持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让科技成果尽快“落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拼经济”的“优选项”。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从科技成果到批量生产,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句很刻薄的话,叫“成果鉴定会就是成果‘追悼会’”,这话很难听,可切中要害。不少科研成果虽然通过了鉴定,却不能量产,随即被束之高阁。这一现象在目前有所改观,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总体还有待提高。具体说来,是因为科技成果在“研转产”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延长了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进度,制约了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钱塘区的钱塘科学城成立两年来,依托6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2家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587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持续打通科技成果的转化路径,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了从“1”到“N”……这一数据着实让社会各界眼睛为之一亮。

钱塘区的做法是:创建并迭代“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该平台致力于实现高校成果、仪器设备等资源与企业的共通共融,打造了企业有需求,专家来“接单”的精准对接应用场景,高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组织了多场高校科技成果拍卖会、金融机构推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贷”、科研成果作价入股、整合形成“1+6+X”技术转移经纪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为社会提供了科研成果“落地”的样本。

其实,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关键在于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才能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舞动“有形之手”:一是发展和完善转化市场中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经纪团队。政府一要加强对技术市场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大力度,组织协调人才、金融及各生产要素市场与技术市场的紧密结合,把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来抓。二要加快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同时,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联合,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懂经济、法律、技术,了解市场和善于经营的技术经纪队伍。二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机制。政府应该对企业开发及应用新技术、工艺、产品产生的经费给予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还要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宏观指导,积极组织科研单位、高校、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服务中心。三是加强人才引进,提高科研人员素质能力。政府部门要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健全安家补助等各种优惠政策,将企业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纳入政府津贴范畴,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结构。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参与项目、培训等方式培养现有人才,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再深造,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激励机制。

由此想来,“拼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拼经济”的“优选项”,因为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凸显的就是智慧经济、创新经济,是以较高的性价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高级政工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顾俊民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