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代表通道”,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万家灯火。
2月20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首次开启“代表通道”,鲍雄亮、钱育新、饶美红、蒋应成、李小方5位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畅谈履职心声和感受,讲述身边的变化与成就。代表们生动鲜活的语言,回答的是群众关心的大小事,传递出的是杭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每个人都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每一个故事都是杭州进步的写照。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发出依法履职、勇担使命、笃行不怠的奋进之声。
鲍雄亮
迎亚运文明是最美风景
首个亮相的鲍雄亮代表是连任三届的老代表。2018年她还被聘为杭州亚运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过去的4年多时间里,她积极主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文明行为立法、场馆建设专项监督等助力亚运筹备各项活动,结合自身特长,积极建言献策。
让鲍雄亮印象最深的是,在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迎亚运·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对监督工作的“顶真”、市城管局和相关部门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真”以及特殊体验官们的“率真”。
“用爱可以打通许多障碍。一项有爱的工程,体验者最有发言权。”鲍雄亮在现场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今年元宵烟花大会上,她在“大莲花”附近做志愿者时,遇到一位坐轮椅的肢残人士带着家人来观赏烟花。这位肢残人士感慨地说:“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给人以尊严和平等,我们杭州做到了。”
当下,杭州亚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城市的面貌也日新月异。鲍雄亮建议,借筹备亚运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之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住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市民文明行为的规范力度,把城市精神品格转化为每个市民的丰厚滋养和自觉行动,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营造浓厚氛围。
钱育新
为杭州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在过去的一年中,市人大常委会为扩大代表参与立法监督、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让钱育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个条例,一条建议”。
“一个条例”,就是本次大会将审议表决的《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践行“开门立法”的宗旨,多次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作为一名律师代表,钱育新发挥自身优势,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立法调研座谈会,重点对简化企业破产重整工作流程、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机制等,提出了意见建议。“我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与积极回应,让营商环境优化精准滴灌到企业和群众身上,是我作为人大代表衷心的期盼。”
“一条建议”,是钱育新在去年市人代会上提的建议《关于优化危机房企工程验收办证手续,防范在建楼盘烂尾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市中院、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制定了《关于优化破产企业土地房产处置程序的协作办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在履职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杭州营商环境实实在在的优化、进步。”钱育新代表说,作为人大代表,要真正把“根”扎在群众之中,立足专业,增强履职责任感,为杭州法治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饶美红
教育共富照亮孩子的梦想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饶美红对教育共富有三个维度的思考和理解:教育均衡、教育公益和教育大脑。
教育均衡是初心。2007年,饶美红受命带领团队托管百年老校杭州市开元中学,共创千岛湖建兰中学、桐庐叶浅予建兰学校,联盟惠兴中学,结对萧山河庄初中等。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服务中,与开化县崇化中学等省内外20多所学校结对。饶美红讲述了一个细节:学校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类援教项目,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师主动要求去雷山支教,一位二孩妈妈放下还没上幼儿园的女儿奔赴援疆之路。
教育公益是坚守。2013年开学典礼上,饶美红倡议拿出压岁钱为在同一片蓝天下、同龄的贫困孩子买一份大病医保,让近6000名儿童受益。2016年,饶美红看到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在贵州黔东南发来的一组照片。“破旧的校舍和课桌椅刺痛了我们。五年来,我们学校捐赠了1800余套学生课桌椅,帮助当地5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她说,教育公益在促进教育共富的同时,把美和善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教育大脑”是未来。2017年底,饶美红带领团队开启了“学校大脑”的探索,践行“因材施教、五育并举、个性化发展”,目前已辐射全国11省1市26县。
饶美红说,在教育共富的道路上,将从“携手”到“协作”,从“帮扶”到“帮带”,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蒋应成
代表就应该推动难题的解决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选民、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作为市人大代表中的年轻面孔,蒋应成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推出一项创新举措:常委会委员在常委会会议前,带着会议议题,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基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蒋应成带着会议议题先后多次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他把这些意见建议都带到常委会会议上,或向有关部门反映,推动问题解决。
蒋应成举例说,去年8月25日,他在去桐庐县城南街道代表联络站听取建议意见的同时,走访了浙江龙生科技、浙富水电设备等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对就业促进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些企业都反映,技能人才最紧缺。这也是蒋应成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去年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开展就业促进工作专题询问时,他结合会前走访调研情况,就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对市教育部门提出询问,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当场表示,将加快构建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就应该为推动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发挥应有的作用。”蒋应成说,今后,将继续加倍努力,发挥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的优势,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奋力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李小方
“共同奔赴”助力“文化共富”
“这张照片上,我们的支教老师正在四川巴塘县的‘浙里学堂’,通过阿U科学探究营,给藏族孩子上科学活动课。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也听得认真。”在回答本报记者钟玮提出的关于文化助共富问题时,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小方代表在现场展示了一张照片。
为什么建“浙里学堂”?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文,推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工作,鼓励各地各校开展科普类课后活动。“巴塘是藏区,我们以浙江对口支援帮扶为契机,统筹两地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了‘浙里学堂’,开设了阿U的科学课程,用科学赋能孩子的梦想。‘浙里学堂’还是一条民族团结的纽带,巴塘的孩子,浙江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李小方说,“浙里学堂”是一种文化援建的新样式,而且是可复制的。在未来,要助力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西部地区,使更多青少年受益。
“我们畅想的共同富裕,不光要有物质‘硬实力’,也要有文化‘软实力’。”李小方说,今年市人代会,她带来了一份《关于科教促共富的建议》,希望可以通过科普工作的一些创新机制,发动社会各界资源,让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教育,更加体系化、制度化。她也呼吁,更多的人和企业,能加入这项工作中来,以大家的“共同奔赴”,助力“文化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