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名单出炉 杭州7地将迎来共富“新动作”
发布时间:2023-02-14 11:20:01

走进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的竹笛非遗工坊,悠扬的笛声扑面而来。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亲身体验竹子选质、竹笛打孔等竹笛制作的过程,感受竹笛文化魅力。村里的“笛二代”们也时常相聚在这里,找灵感、聊体会、做直播、玩推广。在竹笛非遗工坊的带动下,中泰街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竹笛生产基地,笛箫产品遍销各地,还出口国际市场,奏响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乐章。这正是杭州盘活非遗资源,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眼下,杭州正在探索这一共富新模式,值得关注的是,未来将迎来共富“新动作”。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名单,全省40个县(市、区)上榜。杭州上城区、拱墅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桐庐县、建德市均榜上有名。

其中,余杭中泰竹笛、桐庐新合索面这2个非遗工坊已于近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据了解,中泰竹笛非遗工坊通过探索“非遗工坊+传承人+协会”模式,每月开展竹笛制作技艺培训和竹笛演奏教学培训,年培训当地群众5100人次,带动当地就业1000多人次,提高年收入7221万元。在非遗工坊的带动下,目前,杭州余杭中泰街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竹笛生产基地,从业人员1500余人,年产中高档笛箫200多万支,助年销售额达3.4亿多元,竹笛年产量占国内外市场份额85%以上,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新合索面非遗工坊则充分利用新合乡引坑村现有的闲置场地资源,开展技能培训、产品创新、工艺改良、非遗研学、文化展示等,带动新合乡450余户、1000余人从事索面加工制作、销售及其相关行业。2021年新合索面销售规模突破1000吨,销售额1800万元,索面制作户年平均增收3.6万元。“新合索面”的品牌从此走出大山,走进城市。

非遗助力共同富裕,杭州还有不少地方也正在火热建设着。比如,拱墅区已培育形成王星记扇、天竺筷、都锦生织锦、詹氏骨科等优势非遗项目转化产业,并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共同研发组团发展,实现非遗产品的融合创新、资源聚集共享。

在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过程中,建德市的“严东关五加皮”“倒笃菜”“铜制技艺”3家非遗工坊列入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12家工坊列入市本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记者从建德市文广旅体局了解到,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建德市将非遗与产业紧密相连。目前,通过非遗的产业转化,建德市共开发出非遗旅游产品100余种类,非遗相关产业就业和从业有5万余人,非遗从业者收入较之前提升50%以上,人均收入达到10余万元,共计产值近10亿元。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杨伊琳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