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打造湿地水城 彰显诗画天堂
发布时间:2023-02-03 09:05:00

西溪湿地鸟瞰。 记者 张之冰 摄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作为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经过近20年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中国湿地公园的样板,同时也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双赢”典范。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在致辞中说,“世界上有90%的湿地已经退化或消失……我们失去湿地的速度是失去森林速度的三倍。”

从全国看,世界湿地日期间,中国再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总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就杭州而言,更是起步早、标准高,持之不懈,久久为功,终铸就今日金字招牌。2002年以来,杭州相继实施了西湖、西溪、运河综保工程等。其中在保护湿地上,更是制订了首轮湿地保护规划、通过湿地公园管理保护立法、设立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立第一个湿地类型的全国生态文明基地等。而具体到西溪湿地保护的实践历程,则可用四句话概括: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坚持品质至上,像绣花一样管理西溪湿地;坚持适度利用,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湿地发展;坚持精准定位,用工匠精神进行湿地研究。西溪不仅是昆虫、水鸟、鱼类、草木天堂,更成就杭州“绿肾”,成为市民公众闲暇休憩好去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湿地灵魂。人类一部文明发展史,就是逐水而居、伴水而生的历史。杭州湿地资源丰富,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成就13.43万公顷的大美湿地。持续擦亮“西溪”品牌,要以此为引领,努力使这一保护成果和经验最大化、可持续。杭州已于去年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湿地率不低于8%,湿地保护率达60%以上。以此为目标,我们要加大湿地资源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打造湿地群落;要深挖湿地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重点推进千岛湖提升工程、湘湖修复工程、铜鉴湖保护工程,建设“西溪模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钱塘江涌潮”“千岛湖世界湖泊”等生态典范,讲好“杭州湿地故事”,让城市公众尽享湿地福祉。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曾强调,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以此为指引,我们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使之成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杭州经验、杭州范本。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程慧雨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