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味观”,是杭州市民乃至全国各地游客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知味观”不少精巧、美味的美食,都出自残疾人之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杭州市残联锚定“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通过完善政策链条、创新培训模式、优化服务保障等举措,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结构优化及就业质量提升。
在知味观大家都凭手艺说话 “新型学徒制”助力残疾人就业
“像获得浙江省职业技术能手称号的袁娅清;在不久前的职业资格认定现场,用一只精妙绝伦的‘寿桃’征服一众资深评委的王涛;在全国、省、市各级大赛中获得好成绩的残疾人员工……在知味观,大家都凭手艺说话!”说起企业内优秀的残疾人员工,杭州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知味观副总经理周赛颇为自豪。
据介绍,十余年来,知味观累计安排180余名残疾人就业,并有40多名聋人面点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十多年前,在招收残疾人员工之初,知味观特别安排了手语翻译,但员工仍在岗位培训、工作安排和日常交流中遇到了重重障碍,这也让他们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为此,知味观安排企业最好的烹饪大师一对一收徒,并以师徒为单位,组织残疾人员工进行技术比武,师徒共同训练、共同奖励,鼓励残疾人树立长期就业的信心。这也是知味观以“新型学徒制”助力残疾人就业的开始。
在安置好企业内部员工的同时,知味观还在学校建立企业课堂,每周派师傅进校上两天课。“这些残疾学生会走进我们企业实训,等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时,面点制作等手艺已驾轻就熟。”周赛介绍,此举不仅让残疾人员工适应起来更快、对工作更熟悉、对企业更有归属感,也降低了企业在培训上的成本,是一个双赢举措。此外,知味观与浙江省特殊教育学院以“新型学徒制”的模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成立了首个培养残疾人学生的中式面点技艺非遗传承人班,扩大引进残疾人员工的规模。
“最早我们对残疾人员工有一些‘特殊照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种处处‘特殊’的方式其实并不是最好的。相反,让他们与普通员工一起、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技能比拼,让他们用实打实的手艺为自己‘代言’,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周赛说,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这份工作对残疾人员工的意义也在改变。
更优环境、更多机会 提升残疾人就业幸福感与获得感
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5.83%,按比例就业人数每年稳定在2万人以上,每年新增就业1750人以上,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100%。
类似“知味观”关注残疾人精神共富、助力其展示自强风貌的案例,在杭州并不少见。在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杭州枚隆食品有限公司、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都能看见残疾人员工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的生活拨开云雾;在建行·阳光易融、圆通·圆梦家园、海亮·融爱面馆、文广·手艺超人、微拍堂·微光计划、文汇·E职有你、杨绫子·赋能杨帆等社会协同就业助残项目的推进下,不少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
接下来,杭州还将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聚力打造更优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化更好的就业结构、提供更专的就业服务,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