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新机制,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有助于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走进“生态蔬菜之乡”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一个个钢架大棚里,各种蔬菜琳琅满目。正值辣椒、扁萝卜、西红柿等集中上市,一辆辆卡车往来于村镇田埂间,好不热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寒冬时节,以往菜农都担忧严寒状态下的作物存活率;现在,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研发出单体双层大棚,能解决大棚抗寒问题,把秋延辣椒的采摘期延长到春节后,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径。
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永丰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进行大面积蔬菜种植,但小户散户的种植方式效益不高。近些年,县里将蔬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成立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全力推动设施大棚普及。同时,基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农业科研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助推产业壮大。早春空心菜—秋延辣椒轮作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土地暗膜覆盖增产技术……这几年,县蔬菜中心通过自研、引进、推广各项技术,为设施蔬菜产业引航护航,实现了土地增效、菜农增收、品牌增益。永丰县的实践说明,找准产业方向,夯实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就能为农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科技兴农呼唤体制机制创新。永丰探索“龙头企业+基地+科研院所(校)+职业菜农”的发展机制,农技人员的传帮带让更多菜农变成蔬菜种植的行家里手,各类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让十里八乡都能享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这种机制创新,也为对接高等农业院校提供了“绿色通道”。2022年,永丰县与江西农业大学共建了“蔬菜科技小院”,成为集蔬菜科研、种质资源保护、种苗供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示范基地。注重创新机制,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有助于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兴农的落脚点是强农惠农。在永丰县蹲点采访时,记者遇到在蔬菜大棚打工的村民曾运英,她主动跟蔬菜中心农技人员学习,成为大棚技术管理员,每月工资5000多元,同时带动20多人一起学习种植技术。不仅如此,当地一批80后、90后职业菜农,已能独立经营上百亩蔬菜基地,成为产业发展新生力量。菜农知识与眼界的提升,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机。不断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成就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在永丰县的蔬菜中心,育苗中心采用先进的潮汐式苗床,年育苗能力达2000万株;正在培育中的一棵棵优质蔬菜幼苗长势喜人。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广大农民的劳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蓬勃发展起来。继续聚焦农业科技前沿,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探索长效机制,就能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让“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