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文旅为笔 绘就融合富美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2-12-14 09:27:49

坚定使命担当 书写余杭答卷

杭州日报讯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余杭区文广旅体局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助推全域旅游建设,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入选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培育名单,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镇入选2022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瓶窑老街获评“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黄湖镇青山村入选首批省美育示范村。

打通公共服务“毛细血管”, 推进惠民实事高效落地

“这就是家门口的文化中心,以后我们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家住余杭瓶窑镇的王女士十分开心。日前,余杭地标性建筑余杭文化中心建设完成,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余杭首个公共复合型场馆,余杭文化中心涵盖余杭区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余杭苕溪大剧院、文旅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场馆,并设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区级文化场馆和新型文化空间融于一体,满足群众阅读、看戏、观展、艺术欣赏等文化需求,是一座“现代化、智慧化、复合型”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建成后的余杭文化中心将补充构建余杭区、镇(街)、村(社)三级公共文体空间格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用文化赋能城市,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亮丽底色。2022年,余杭区大力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基于“五品四有”余杭模式,不断完善设施网络,让文化生活圈“实”起来,目前已完成品质文化生活圈58个。为了让群众“转角遇书香”、让游客“旅途间隙品文化”,在不断挖掘当地产业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余杭积极布局余杭特色阅读空间,充分嵌入城区、景区、社区、园区等地,打造无处不在的阅读服务场景,今年共计完成城市书房2个、杭州书房3个、文化驿站2个、余阅空间31个,至今已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分馆镇街全覆盖。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文化体验也愈发受人重视。今年以来,余杭区开展文艺赛事、“美丽洲”“相约”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动近万场,惠及群众逾千万人次,以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争取让群众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文化服务。

在余杭,随处可见的除了文化设施,“健康生活”也被送到了家门口。当下,余杭正加快推进国际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设和镇街全民健身中心,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着力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钟健身圈”。目前,余杭现有镇街级公共文体服务中心5处、嵌入式健身场地135个,全区1244处健身场地面向公众低免开放。作为“环浙步道”起点区,在建成浙江环浙步道零号起点——余杭径山示范段6.8公里的基础上,余杭全力推进环浙步道高标准开局,以小步道建设做好绿色惠民大文章。

今年以来,围绕新余杭“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的总体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余杭区不断提升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水平,全方位打造高密度覆盖、融入群众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网络,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体需求,让公共服务延伸进各个角落并生根发芽,构建出更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生活方式。

加强历史遗珍保护传承,激发文化创新发展活力

11月29日,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天下径山,茶道之源,径山茶宴申遗成功既是文化盛事,也是余杭非遗扬帆起航的新锚点。“以茶文化为载体,径山茶宴将传统中华文化向东亚乃至世界传播,有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独特韵味。申遗成功之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径山茶宴传播普及力度,充分运用非遗资源,加强非遗国际传播,讲好径山茶故事,做好新时代径山茶的国际表达,向世界展现余杭特有的新时代国际非遗活态传承方式。”余杭区文广旅体局局长邵素萍表示。

作为双千年古城文化的展示地,余杭汇聚了径山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等各种大IP。依托于此,2022年,余杭正在用一张张鲜亮的文化名片刷新知名度,于传承中弘扬,是余杭对非遗项目的一贯做法。但要实现余杭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不容易,既要坚持“保护利用、推陈出新”,又要做好“活化传承、古为今用”。利用农村文化礼堂、非遗展示馆、传承教学基地等场地,举办非遗展演展示、文化赛事活动、研学实践等活动,余杭借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做好文化传承与焕新工作。

12月8日,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批示中强调,全省文物系统要主动担当作为,深化文明探源实证,加强文物价值挖掘,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高水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建设文博强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作出新的贡献。

在文物安全技防措施方面,余杭区87处文保单位(点)已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等安防设施,以数智化管理切实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打造文物安全样板。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造像安防工程项目”入选市级示范案例榜单、“良渚5000+应用”获评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良渚遗址文物安全巡查网格智治模块》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为增速群众福祉落实落地,余杭积极推进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高效推动乡土建筑保护修缮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目前已完成登瀛桥、纤石村粮仓等5处农村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鸬鸟镇太公堂村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等3家被认定为浙江省和杭州市乡村博物馆,在继承文化根脉的同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持续深化树立余杭品牌,打造文旅融合高质样板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正成为当下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也是文旅融合的要义所在。近年来,余杭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持续探索文化遗产IP活化路径,带动文创产品、展览、演出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自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访客约650万人次。“我们持续挖掘良渚文化内涵,以‘文创+文博+休闲’ 融合发展的方式促进文化价值转化,构建‘良渚’系列产品矩阵,目前已累计开发文创产品十三大品类500余款,实现文创销售额700万元。”余杭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良渚文化这张金名片做好赋能文章之外,余杭亦同步跟进径山文化、宋韵、苕溪文化等区内大IP的建设,努力实现旅游服务设施更全、服务品质更优、市场竞争力更强。

焕然一新的新港村未来邻里中心、颇受孩子们喜爱的五常“天空书房”、展现革命往事的鸬鸟红色风华纪念馆……一处处闲置土地、废弃空间经过改造,蝶变为文旅融合新空间,引来不少游人。以“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为抓手,发挥“绣花针”精神,余杭充分挖掘当地产业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为农文旅融合之路拓展新渠道。

依托径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文旅资源,结合良渚、运河、径山三大文化品牌,余杭积极探索“体育+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以健身步道、绿道对全区数十个景区景点进行串联,着力培育体育旅游产业,催生露营、夜经济等新业态。成功承办浙江省“百村万帐”启动仪式,举办杭州户外休闲旅游节,有效扩大“露营+体育”特色发展模式的全省影响力。杭州鸬鸟房车露营公园成功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

小饭碗也可以撬动大产业。作为诗画浙江的一张特色美食文化名片,百县千碗聚集了众多风物特产。今年,余杭首创制定百县千碗专项扶持政策,以美食故事挖掘、地方美食传承为依托,构建余杭至味美食体系,挖掘完成宋韵苕溪文化宴,开发径山全茶宴。评选出20道名冷菜、名点心,挖掘出25道代表性热菜,成功创建百县千碗体验(示范)店6家,6道菜入选杭州金牌美食。

“余杭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我们通过深化文旅融合,用文旅发展成果赋能城市发展,基本形成具有余杭特色、国际吸引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邵素萍指出。

展望未来,余杭区文广旅体局将以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体育现代化区、文旅融合试验区为抓手,落实“五百五千”专项工程,推进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旅体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能级,为余杭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先行区、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中心贡献力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高佳琪 师晨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