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共塑杭州意象 共绘富美新卷 杭州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全域推进 各项创建指标领跑全省
发布时间:2022-12-13 10:57:48

杭州日报讯 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样板区建设首战之年,杭州成效斐然——

以“自然、传统、现代、和谐”八字方针为理念引领,全市上下联动,“一盘棋”系统施策、“一股劲”合力推进,高质量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截至目前已创成市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5个,超额完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年度目标任务,各项指标领跑全省,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实践中实现了率先破题、示范先行。

“我们突出跨域措施谋划、一体化打造和数智赋能,强化风貌特色彰显、业态迭代升级和经验模式提炼,不断做大共富城乡融合基本单元,加快打造跨区域、跨流域、跨领域,多元融合、系统集成的‘杭州意象’。”市风貌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抓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提质扩面,构建新型城乡发展关系、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机制和多元参与机制,兼顾空间环境的文化展现与精神内涵的空间感知,勾画城乡共美、全域联动、系统集成的山居新画卷,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基本单元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为推动“整体大美、浙江气质”作出更多“杭州贡献”。

2023年,全市计划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创建45个,争取建成省级风貌样板区8个、市级16个,争创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3个、市级6个,加快形成独具“杭州意象”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跨域联动+项目互动”

系统重塑加快打造“杭州意象”

城乡风貌整治行动是浙江省近二十年美丽浙江建设的深化、延续和迭代升级,是建设“城乡融合、共富共美”格局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内容,“统”“联”“融”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杭州坚持“统思想、统行动、统方案”原则,在编制完成全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和建设方案的基础上,2022年伊始就在全省率先开展包括“邻睦睦”“老乐乐”“房整整”“路美美”等在内的城乡风貌“十大专项”行动,集全市之力靶向破解城乡建设过程中的“老、弱、难”痛点难点问题。

“我们以‘十大专项’行动为突破口,把握‘路面、立面、屋面’等重点领域,推进城乡风貌微改造、精提升,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补短增优,不断放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综合效应,为打造全域风貌样板区腾出空间、夯实基础。”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实施过程中着力建立健全城乡风貌管控技术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美丽量变”向“意象质变”转化。

2022年,全市“十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491个,实施各类项目2050余个,其中“老乐乐”“邻睦睦”等活动1610余次,“路美美”“房整整”等项目440余个、完工400余个。

“跨区联动”“单元联动”等成为杭州风貌整治提升工作的特色亮点。

今年以来,杭州着力推动城市风貌样板区与未来社区建设联动、县域风貌样板区与未来乡村建设联动,打破行政边界,探索建立跨小区、跨社区、跨区域等多方联动的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模式,成功打造了全省唯一的跨区风貌样板区——杭州“心相融达未来”亚运风貌样板区,并带动了其他区域的风貌区建设组团、成片、成带。

随着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不断深化推进,系统重塑理念已成为全市普遍共识,三大共富基本单元联动,以及美丽城镇创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道建设等城乡建设项目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正成为各地的共同实践。

建德抢抓“三江汇流”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契机,以链组党建为纽带,联动区域内千鹤村、松口村等未来乡村及马鞍岭社区、宝华洲社区等未来社区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风貌之力呈现三江之韵。余杭则系统梳理由产业功能区向城市新中心转变过程中的城乡建设短板,推进风貌区内文一西路提升改造工程、镜潭湖湿地生态修复、联创街商业街区综合提升、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整治、街区活力提升、地下空间开发等工作条块结合、统抓共管……

点上出彩、面上成景,全域大美加速呈现。

在全市“一盘棋”系统施策下,基本单元的辐射带动功能被不断激活,“跨区域风貌样板区”“共富单元联动样板区”“美丽城镇集群化”等融合推进,为全市全域共美共富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统一平台+两大抓手”

管服一体集成打造“杭州智汇”

不久前,临安区“漫游秀美浙西 品味风情唐昌”县域风貌样板区精品游线发布会在风景如画的古韵河桥柳溪江畔举行,会上在全省率先推出样板区亲子游、康养游、风情游和研学游4条精品游线,并同步上线杭州市城乡风貌“智汇通”微信小程序,让市民游客可“一键”游览风情唐昌、“一屏”掌握古镇风韵。

这是数智赋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生动缩影,也是风貌“智汇通”平台落实“一地开发,全市共享”的落地场景。

自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以来,杭州坚持将“风”的系统提炼、“貌”的精细提升与“智”一站集成同步推进。

“我们聚焦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系统孤立不融合’和‘应用重治理轻民生服务’两大突出问题,以数为纽、以融为核、以人为本,重点打造集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风貌‘智汇通’平台。”市风貌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采用低本高效的手段推动标准化部署、集约化建设,力争实现“一地开发,全市共享”“一次开发,终身保障”,切实提升城乡建管和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体验数字化美好生活。

作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数字化建设全省唯一试点项目,“智汇通”平台以“乡村小脑”和“数智超市”为两大抓手,其中“乡村小脑”乡镇级子平台,主要可实现数据一线采集、应用基层赋能,以有力支撑“智汇通”平台一体化系统化运作;“数智超市”则可看作提供各类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的“上线商店”,其充分利用竞价机制和产品复制模式,打破信息壁垒,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让全市各地可根据个性化需求挑选、购买相关服务。

在精心设计开发下,今年6月风貌“智汇通”已上线运行。

管理端依托全市城乡风貌“一张图”,推进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实现方案规划、项目情况、监督管理等功能一体展现。目前,管理端平台已相继新增了风貌样板区整治前后对比照、项目监管的数据纬度、样板区考评模块等,为管理人员提供便利,加速构建闭环管理“一条链”。

服务端则从群众真实需求入手,聚焦“民生实事、高频需求、多元场景”,着力打造“小二类、家园类、风貌类”场景。市民游客登录“智汇通”微信小程序,不仅可观看感兴趣的风貌区视频,一览当地风光、了解风土人情与地域文化,还能获取周边的餐饮、景点、住宿推荐。上线以来,平台新增了“风貌游线”应用,集中展示区域内衣食住行游购等信息,联动推进区域内文旅事业发展;新增“婴幼儿服务驿站”应用,本地居民可线上预约课程、查看养育知识等。

边建设边提升,风貌“智汇通”的管理端便捷性和服务端便民性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发共性应用57个、个性化应用7个,同时接入已有应用13个。逐步成型的城乡共智“一张网”,正加快推动和完善城乡共治“一体系”。

“理论深化+法治保障”

创新研究系统输出“杭州方案”

锚定“头雁”标准,杭州在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进程中,不仅力争“出样板、出典型”,更努力“出标准、出模式”,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要具有杭州辨识度,首先要有符合本地实际、能彰显地域特色的“杭州标准”。

“我们对照省级标准,针对‘两型四类’风貌样板区不同特征,从基础、特色和创新三类指标及否决清单四个方面确立了样板区评价市级标准,为风貌样板区创建提供技术指引。” 市风貌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级指标对部分评价内容和指标分值进行了细化调整,突出创新性、特色性,注重项目落地成效和样板区之间的共享联动,“按照‘成熟一批、验收一批’的思路,我们分批次对全市各地风貌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验收,统筹开展动态监测、评估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最佳案例、最佳实践,确保行动出成效,理论成出成果。”

截至目前,杭州已验收并发布了三批共25个市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其中多个市级样板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评价,数量全省领先。市级城乡风貌样板区的建设推进,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市两级梯度创建格局初步形成。

不仅如此,杭州还探索以立法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实施。

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策源地,杭州十余年来勇于创新实践,在乡村建设各领域推动制度创新、构建政策体系、深化课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丰厚成果,并率先以制定《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的方式加以固化和推广。目前,立法草案已首次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实践先一步,研究深一层。

杭州不仅依托各类项目工程建设实现了镇域、县域、市域风貌改善提升,还通过开展乡村建设各工作领域的课题研究,构建起“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机制。今年以来,杭州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以及农房建设、绿道建设、美丽城镇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和数智赋能等六大领域引入“赛马”机制,60余个榜单项目和课题研究集中克难攻坚,全市步调一致推动全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技术体系构建工作向纵深发展,逐步构建起一套“杭州特色”的美丽城镇建设体系,逐渐完善美丽城镇建设管理闭环。

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的《农污治理工作全生命周期“指导员制”研究与试点》课题,有效破解了农污治理“技术和专业人才支撑不足、治理技术模式单一、因地制宜结合不足”等问题,成为杭州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的又一实效创举。目前,农污治理“指导员制”正进一步在市域范围内推广,逐步构建起市、区(县、市)、乡镇、村四级农污“指导员”技术人才队伍体系,对各层级的农污治理工作开展专业技术指导和精准帮扶工作。

一场从理念思想到具体行动、从举措创新到理论创新的深刻变革在杭州全域展开,不断形成一套成体系成闭环、可复制可借鉴的城乡风貌提升“杭州方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