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建德市:宜居建德城 遍吹文明风
发布时间:2022-12-13 10:44:59

杭州日报讯 11月6日上午,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声响起,2022建德17℃新安江马拉松正式开跑。近万名跑者迎着暖阳,共同感受“宜居建德”的独特魅力。他们从建德市博物馆启程,沿着新安诗路、踏着新安绿道、跨过白沙大桥、穿越下涯湿地、竞奔黄饶半岛,一路清山秀水相伴,诗情画意相随。风景秀美的建德,不仅是跑友们的天堂,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明内涵。

三江融汇,碧水穿城,文明的长河在建德汇聚成厚重久远的“德文化”。千百年来,“建功立德”精神厚植在建德人的基因之中,构成了城市的形与魂。在“两个先行”的奋斗征程中,“浙江有礼·德润建德”文明新实践,正在赋予这座城市新的使命与活力。作为宜居之城,文明之风吹遍建德大地。

今年以来,建德市以基层宣讲为根本,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堂前燕”理论宣讲团于今年10月荣获中宣部“2022年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集体”。创新打造“新安堂前燕”数智应用场景,成为全省数字文化系统“理论在线”宣讲场景子应用试点。围绕“建管用育融”一体化,持续推动农村文化礼堂改造提升,获评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4个。优化社科基地布局,新增社科场馆5家,获评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重点项目2个。

以文明实践为抓手,不断提升文明程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积极开展“万朵鲜花献雷锋”等主题实践活动280余场。完善“最美”选树机制,获评“浙江好人”1人,“杭州好人”5人,杭州市美德少年1人。许建茹家庭获评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吴雪娟家庭获评2022年度浙江“最美家庭”。

与此同时,建德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开展精神富裕基层探索,有效挖掘传承宋韵文化,繁荣发展文艺文化事业。以影视项目为突破,文化产业渐入佳境,不断强化文创项目招引,加快影视作品产出,积极搭建特色平台。

建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总部署、总要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在“两个先行”中绘就“宜居建德”新图景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铸魂育人 夯实文明根基

11月2日,建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格外热闹,建德市委书记富永伟指导“堂前燕”骨干宣讲员们备课,并现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理论上门”“宣讲下乡”?建德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从2019年起,建德就组建起一支“堂前燕”基层理论宣讲队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乡贤、优秀青少年等都在其中。他们成为理论宣讲的“领头燕”“乡音燕”“青春燕”“小雏燕”“文艺燕”,不断飞进学堂礼堂,飞到田间地头。

在航头镇航川村青山讲堂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围聚在一起,“青春燕”宣讲员、90后海归创业人才应李一正结合自身创业经历现身说法,讲理论、讲政策,呼吁青年朋友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地处三江口的三都镇,一条渔船上,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习习江风中,传来新安堂前燕“三江微雨”宣讲小分队成员的平实话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在现场向渔民们了解当下的“急难愁盼”问题。

梅城镇的宣讲团则是通过多形式、多场景、多群体的方式进行生动讲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严中校园、走进街区驿站。

建德“堂前燕”工程一直致力迭代升级。自8月起,其数智系统“数字堂前燕”上线,重塑宣讲流程、改革宣讲机制、实现部门协同。打开“宜居建德”APP,首页即可找到“数字堂前燕”群众端口,近期的宣讲活动预告、往期的宣讲视频一览无余。

德润建德 展现最美风尚

近年来,建德市最美人物层出不穷,最美现象从盆景渐成风景。今年累计选树第八届建德市道德模范10人,建德好人15人,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10人。在他们身上,“好人现象”已演变成“好人效应”。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滋养出建德人尊礼重义、乐善好施的性格特质和道德品质。

2021年12月,中央文明办发布了“中国好人榜”,全国劳动模范、杭州市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王国平上榜。作为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员,1992年高中毕业进入公司,他从最艰苦的生产一线干起,一干就是28年。为精进业务知识,他“蜗居”在实验室旁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潜心研究。学成归来后,他牵头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传、帮、带,尽心为建德及周边地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虽苦,但他始终不忘科研报国初心,深耕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推动我国碳酸钾制造和钾资源利用在全球领先处于领先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要将建德草莓及种植技术传扬出去,帮助家乡人致富,我答应过他们。”一句朴实的话语,更是一个坚实的承诺。2002年,邹小霞嫁给杨村桥镇长宁村莓农邵建红,如今夫妻俩都是持证的“建德草莓师傅”。自2017年起,她与丈夫带着建德先进的草莓种植技术、优质草莓秧苗,奔赴湖北,免费向当地农民传授技术与经验,足迹踏遍湖北10余个地区,帮助指导了100多个种植户,解决了500余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11月,邹小霞入选第八届建德市道德模范。

互敬互信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的源泉。在第29个“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全国妇联公布的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中,莲花镇许建茹家庭榜上有名。许建茹,从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她在创业创新路上不断前行,她创办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获得由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共同颁发的“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荣誉。许建茹与家人一道,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农业、献给了家乡,他们的创业精神成了当地群众学习的榜样。

正是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建德好人、道德模范,让建德名片有了爱的温度,让建德形象有了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力量。

十大行动 绘就文明画卷

“今天的会议到这里结束,请大家自觉践行‘光瓶行动’,把没喝完的矿泉水带走。”在建德市机关会议中心的某一会场,与会人员起身后,纷纷带走了桌上的“瓶中水”,动作娴熟而自然。

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建德市以“迎亚运”为契机,于今年1月全面启动“光瓶行动”专项行动,倡议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各类会议、活动中带走“瓶中水”“杜绝瓶装水浪费”。

“阿姨,送您一枝花,请为文明城市建设助力,不要出店经营。”建德市明镜小学学生管翊穿上荧光马甲,成为一名小小城管员,劝导沿街商铺规范、文明经营。这是建德市举办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全民参与日活动,上万名市民走上街头进行文明劝导。而这样的文明公益活动,每月的25日,都会围绕不同的主题举行一次,这一天,就成为建德市的“爱家日”。

这些都是建德践行“浙风十礼”的缩影。日前,建德启动开展了“我的城市我清洁”城市整治、“扮靓家园、提档升级”社区小区、“修缮提升、夯实根基”主城区市政设施、“浙江有礼、从我做起”文明素养、“文明规范、高效优质”窗口行业文明服务、“文明诚信、规范经营”市场优化、“我文明、我礼让、我守规”交通秩序、“小手拉大手、文明齐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乡风、全域美丽”乡镇环境巩固、“更新升级、彰显内涵”公益宣传浸润十大文明行动。通过倡导宣传,将文明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带至公共场所,用点滴小事汇聚幸福生活,勾勒出美丽和谐的建德“文明画卷”。

文明实践 聚焦群众需求

建德注重用实际行动诠释,如何让“有礼”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建德整合多方资源,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志愿浙江·杭州市文明办帮帮码注册志愿者数9万余人,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万余场。

“范村长,我这个田野的全景好看吧?”“范村长,太阳太大、照片太亮了要怎么调整呢?”在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一个凉亭里,村民们围在文艺村长、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范胜利身边讨教。一个月前还只是闲置的老村委会,在范村长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了航川村摄影艺术学校。在建德各个乡村,像范胜利这样的“文艺村长”有48个。通过本土文艺人才走进农村、化身“村长”,提升文艺工作者的乡村归属感,服务、吸引、带动村民参与文艺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百姓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有。

“老张老张,我们先拍拍肩膀,看看他有没有意识,然后手放在颈部动脉上,看有没有自主呼吸,没有的话,马上呼救,然后开始心肺复苏。”在航头镇航川村文化礼堂内,培训老师正在为村民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急救侠联盟”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通过邀请专业老师采取集中讲授、示范演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对徒手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AED使用、创伤救护、消防器材使用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这是建德市文明办在构建“1分钟文明实践邻里圈”的具体探索和实践,航头镇航川村是第一批试点,下一步将在全建德市推广。

在杨村桥镇长宁村,“互相助,长相宁”是村里人人都会喊的一句口号。今年以来,长宁村以“互助长宁”为文化内核,打造共同富裕文化先行示范村,互助圈实施的“互助长宁——新时代乡村共富志愿服务项目”获得杭州市志愿服务大赛银奖。目前,全村456户、1400余人均已加入“互助圈”。

老年人群幸福生活真实有感,可以从一份爱心餐开始。李家镇推出的“幸福方桌计划”,依托商会、乡贤捐资的300万元公益基金,开展“暖心食堂”“夕阳管家”“爱心暖厨房”等十大行动,为全镇400余名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用热忱烹饪出美味的爱心餐。

去年以来,建德市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分步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实现256个村社乡村“复兴少年宫”全覆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以“浙江有礼·德润建德”市域文明新实践为契机,推动各乡镇(街道)打造一镇一品融入乡村“复兴少年宫”课程建设,如大慈岩镇突出“古村古建”“非遗风情”等地方特色,开展“珠算”“树皮画”等特色课程;航头镇依托省级书法村灵栖村开展以笔墨灵栖为主题的书法课程;三都镇将特色农产品翠冠梨和黄桃的深加工体验项目融入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课程。正是这样的特色化课程教学,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以爱国主义教育浸润心田,在青少年心中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夏琳 陈友望 孙乐怡 供稿 方乐 汤露琦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