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西湖区委书记高国飞: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未来乡村 打造具有西湖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发布时间:2022-12-13 10:44:04

每日商报讯 提到西湖区,脑海中浮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美”,这里有万亩龙井茶园、连片湿地美景,当然还有美丽乡村。

今天《奔赴新征程》栏目,来到西湖区长埭村,记者跟随着西湖区委书记高国飞一起,实地感受新征程中西湖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未来乡村,打造具有西湖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因地制宜 发展乡村产业

西湖龙井一直是西湖区的金字招牌,而藏在杭州西南角的长埭村素有“千年茶镇、万担茶乡”的美称。

来到长埭村,成片的茶山茶园映入眼帘,绿色掩映之中,一幢幢装修考究的小楼错落有致。地处西湖龙井茶保护区,长埭村空气清新、环境清幽。

而我们的采访就从长埭村的莫居茶庄园开始。端起一杯刚泡的龙井,袅袅茶香中,高国飞俯瞰着整片茶园,介绍道:“长埭村马上就要成立西湖龙井茶庄园项目,共有500亩,茶田已经就位了。其中400亩由企业认养和包销,另外100亩用来建设全数智化茶园,现在正在引进智慧化管理设备。”

据了解,项目建成之后,预期为每个签约农户年均增收20%,保守估计3万元左右。第一期建成后,企业认养和包销的模式和“数智茶园”的经验会逐步推广到周边村社,预计明年还要再建1000亩以上。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产业可以说是共富路上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重要引擎。那么,除了龙井茶产业,整个西湖区将如何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高国飞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比如双浦片区利用网红商拍产业的兴起,着重发展网红产业,打造沿江时尚休闲产业带;龙坞片区可依托龙坞茶镇和乡村茶园基础,重点发展创新茶产业;兰里片区可依托独特的城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田园研学产业。

“继续做大做强乡村产业,这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总的来说,深化‘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努力把‘村村有一样、村村不一样’做好做精。”高国飞总结道。

聚焦“一老一小” 让幸福可感

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着西湖区做得更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高国飞表示,推动“一老一小”服务场景不断提升完善也是西湖区的一项重点工作。

跟随着高国飞的脚步,记者来到了长埭村的婴幼儿成长驿站,海洋球、滑滑梯、阅读角……一个充满童趣的小天地展现在眼前。在这里,村民们可以进行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据了解,依托临近的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艺术资源,长埭村在暑期举办艺术体能培训班,开设绘画、书法、陶艺等艺术科目,对全村小朋友免费开放。

再往前走,便是长埭村老年食堂,十几张餐桌整整齐齐,窗明几净。墙上的黑板写着当周的菜谱:红烧鸡块、雪菜蘑菇、香干肉丝……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在此享用低油低脂的健康餐。

高国飞说:“未来还将开发刷脸服务,根据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推荐更适合的食谱。”

不仅如此,长埭村还聚焦健康场景,在智慧健康小屋里,使用健康检测一体机,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拿到血压血氧、骨密度、心电图等结果,形成个人健康档案,传送到全民健康数字管理平台。

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长埭村是西湖区在“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中的缩影。目前,西湖区的民生综合体建成成长驿站共25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3家,不断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30个,实现全区所有镇街全覆盖。

实现数字智治 未来乡村更美好

建设未来乡村,“未来感”最能体现在哪里呢?

背靠着“长埭共富云”智慧屏,高国飞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数字化场景很能体现乡村的未来感。我们背后的这块‘长埭共富云’智慧屏就是数字化场景的集中体现,也是未来乡村的缩影。”

可别小瞧了这块屏幕,它包含了乡村治理、生产管理、公共服务等十一个模块。比如,“未来文化”模块让村民在长富云小程序上就可以报名村里的培训班,查看文化培训班的上课信息等。

以前,茶农们需要进行繁琐的茶叶产地证明标识申领程序。现在,茶农们凭自家的“茶农通”卡,在茶农自助机上便可领取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该标识是西湖龙井茶的身份证明,茶标上印有序号、年份、真伪查询电话、重量以及防伪码等信息,让每一片茶叶可追根溯源。

如今,通过24小时为民服务自助机,村民能在家门口办理30多个事项;茶农们在小程序上点一点,就能办理好加汽油的专用证明;老旧篮球场完成了智能化改造,新安装的“智慧眼”能捕捉到进球的精彩瞬间,参与运动的村民越来越多。

数字赋能乡村,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据悉,截至今年十月底,西湖区32个行政村实现了数字乡村全覆盖。

接下来,西湖区要坚持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指引,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全力做好“浙里未来乡村在线”系统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增强未来乡村可见可感可复制性,打造具有西湖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总的来说,促进产业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数字智治,乡村就有更美好的未来。”对此,高国飞充满期待。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谢雯艳 记者 沈韵雯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